游云门山

南山州之屏,四时改颜色。 日夕太守宴,供帐减缯帛。 更求秉烛饮,图写在四壁。 烟云时藏埋,景好疑爱惜。 我官府中尘,喜与山相识。 泉石未还往,愧负苦逋责。 秋风复杖屦,持酒穷胜僻。 莓苔转苍崖,郡国在几席。 废兴赋飞鸟,牛羊自朝夕。 风物摹大句,才薄徒噤嘿。 唯作酩酊归,山月吐半璧。 沉吟又慰喜,三友添饮客。

译文:

南山就像是这州城的屏障,随着四季更迭变换着不同的颜色。 傍晚时分,太守设宴,宴会的布置没有使用过多华丽的丝织品。太守还让人点起蜡烛继续饮酒作乐,并且把宴游的情景画在四面墙壁上。 山间的烟云时而将美景隐藏起来,仿佛是这秀丽的景色也懂得珍惜自己一般。 我整天被困在官府的琐事尘埃之中,如今很高兴能与这南山相识。 我还没能常常与山中的泉水、石头亲近往来,心里实在惭愧,好像欠下了这山水很重的债。 秋风起时,我再次拄着拐杖、穿着鞋子来到山中,带着美酒尽情探寻这山中的幽僻胜景。 沿着长满莓苔的道路转过苍色的山崖,整个郡城就好像在眼前的几席之上。 看着这山水间的兴衰变化,我把感慨寄托给那空中的飞鸟,而山间的牛羊自在地度过朝夕。 面对如此美好的风景,我想写出大气的诗句来描绘,可才学浅薄,只能默默无言。 最后我只能喝得酩酊大醉后往回走,此时山间的月亮露出了半边。 我一边沉吟,一边又感到欣慰欢喜,这明月、青山和美酒就像是新添的三位酒友陪伴着我。
关于作者
宋代黄庶

黄庶(一○一九~一○五八),字亚夫(或作亚父),晚号青社。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庭坚父。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时年二十五(《伐檀集自序》)。其后历一府三州,皆为从事(同上书)。以其诗文及交游事迹考之,初幕长安,庆历末徙凤翔,旋随宋祁幕许州。后随晏殊重幕长安。皇祐三年(一○五一),又改幕许州,受知于文彦博。五年,文彦博徙知青州,辟庶为通判(清光绪《益都县图志·官师志》)。至和中,摄知康州。嘉祐三年,卒于任所,年四十。事见《黄氏金字牒谱》。曾自编《伐檀集》,《宋史·艺文志》著录《黄庶集》六卷,已佚。今仅存《伐檀集》二卷,卷上为诗。 黄庶诗,以明嘉靖六年乔迁订补本《伐檀集》(《山谷全集》附刻)为底本(藏江西省图书馆,有叶德辉亲笔跋),校以清乾隆缉香堂本(简称缉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同治南城宜秋馆据明滇中李友梅本校刊本(简称宜本),清光绪黄菊秋翻刻《山谷全书》附刻本(简称黄本)等。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