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和真长幕中偶书

人情岁时登,乡县自无讼。 公庭破莓苔,日苦黥徒送。 幕府隠诗书,黄堂卧梁栋。 几字署纸尾,朝夕宁倥偬。 尘土安止足,性情适吟讽。 收心观无始,静卧悯群动。 劳生懵出处,欲把清风鞚。 青山自无价,夜夜有归梦。 但知陶潜卑,宁识贾生恸。 夜雨诵君诗,一杯齐费用。

译文:

随着时光流转,社会人情也渐趋和顺,家乡所在的县份自然就没有了诉讼纷争。 官府的庭院里,莓苔肆意生长,日子里苦于总有受刑的犯人被送来。 幕府中安静地摆放着诗书,官衙大堂仿佛在静静地躺着栋梁之材。 只需在纸张末尾简单签署几个字,从早到晚都不必忙碌仓促。 在这尘世中,我能安于现状,感到满足,性情也正适合吟诗讽咏。 收敛心神去观察那没有开端的事物本质,静静地躺着怜悯世间众生的忙乱。 奔波劳苦的人生,人们往往懵懂于出仕和归隐的选择,我却想要握住清风的缰绳。 青山本身就有着无法估量的价值,每夜我都在梦中回到那里。 人们只知道贬低陶潜的归隐,哪里能理解贾谊痛哭的深意呢。 在夜晚的雨声中诵读你的诗作,喝上一杯酒,这所有的一切花费也就等同了。
关于作者
宋代黄庶

黄庶(一○一九~一○五八),字亚夫(或作亚父),晚号青社。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庭坚父。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时年二十五(《伐檀集自序》)。其后历一府三州,皆为从事(同上书)。以其诗文及交游事迹考之,初幕长安,庆历末徙凤翔,旋随宋祁幕许州。后随晏殊重幕长安。皇祐三年(一○五一),又改幕许州,受知于文彦博。五年,文彦博徙知青州,辟庶为通判(清光绪《益都县图志·官师志》)。至和中,摄知康州。嘉祐三年,卒于任所,年四十。事见《黄氏金字牒谱》。曾自编《伐檀集》,《宋史·艺文志》著录《黄庶集》六卷,已佚。今仅存《伐檀集》二卷,卷上为诗。 黄庶诗,以明嘉靖六年乔迁订补本《伐檀集》(《山谷全集》附刻)为底本(藏江西省图书馆,有叶德辉亲笔跋),校以清乾隆缉香堂本(简称缉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同治南城宜秋馆据明滇中李友梅本校刊本(简称宜本),清光绪黄菊秋翻刻《山谷全书》附刻本(简称黄本)等。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