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西湖雪中泛舟之作

冬旱种不入,颍人无颜色。 上辍霖雨姿,福此千里窄。 公来视民忧,身若抱病癖。 霖雨变飞雪,万室如药石。 幕府环邹枚,共喜妖沴释。 欲有琼树春,选地得胜僻。 刺舟敲湖冰,坐泛白玉国。 持酒与寒竞,醉倒无顾惜。 余霙入杯斝,似解劝饮客。 而我坐席末,斗筲宽一石。 景值风雅匠,万状困刀尺。 鸣凤相上下,独愧如蝼蝈。

译文:

今年冬天干旱,土地里无法播种,颍州的百姓满脸愁容,毫无喜色。 老天停下了降雨的势头,这本该滋润千里大地的甘霖,却只福泽了这小小的一片区域。 您(可能是当地官员)前来关心百姓的忧愁,就好像自己身患重病一般焦急。 那本该是霖雨的,却变成了漫天飞雪,这对千家万户来说,就如同吃了治病的良药。 您的幕府中围绕着像邹阳、枚乘那样的贤才,大家都为这场灾祸的消散而欢喜。 想着要营造出如同琼树满春的美景,于是挑选了一个风景绝佳又幽静的地方。 撑着船去敲破湖面上的冰,坐在船上,仿佛在白玉做成的国度里遨游。 端起酒杯与寒冷较量,就算喝醉倒下也毫不在意。 残余的雪花飘进酒杯里,好像懂得劝客人多喝点酒。 而我坐在末席,才疏学浅却妄想有大作为(斗筲是说才识短浅,宽一石是夸张自己的妄想)。 眼前的景致遇到了您这样风雅的行家,万千景象都被您用生花妙笔描绘。 周围的人如同鸣凤般高雅,相比之下,我只惭愧自己就像那蝼蛄、蝈蝈一样低微。
关于作者
宋代黄庶

黄庶(一○一九~一○五八),字亚夫(或作亚父),晚号青社。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庭坚父。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时年二十五(《伐檀集自序》)。其后历一府三州,皆为从事(同上书)。以其诗文及交游事迹考之,初幕长安,庆历末徙凤翔,旋随宋祁幕许州。后随晏殊重幕长安。皇祐三年(一○五一),又改幕许州,受知于文彦博。五年,文彦博徙知青州,辟庶为通判(清光绪《益都县图志·官师志》)。至和中,摄知康州。嘉祐三年,卒于任所,年四十。事见《黄氏金字牒谱》。曾自编《伐檀集》,《宋史·艺文志》著录《黄庶集》六卷,已佚。今仅存《伐檀集》二卷,卷上为诗。 黄庶诗,以明嘉靖六年乔迁订补本《伐檀集》(《山谷全集》附刻)为底本(藏江西省图书馆,有叶德辉亲笔跋),校以清乾隆缉香堂本(简称缉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同治南城宜秋馆据明滇中李友梅本校刊本(简称宜本),清光绪黄菊秋翻刻《山谷全书》附刻本(简称黄本)等。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