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永乐刘秘校四洞诗

贫居苦湫隘,无术逃炎曦。 穿地作幽室,颇与朱夏宜。 寛者容一席,狭者分三支。 芳草植中唐,嘉卉周四垂。 讵堪接宾宴,适足供儿嬉。 自问安取法,前修果慕谁。 非如太古民,营窟避寒威。 又非学射人,空石专致思。 又非沮漆俗,陶复习西夷。 又非楚司马,金奏相宾仪。 又非郑伯有,壑谷甘糟醨。 又非越王子,丹宂免忧危。 又非张巨和,崇岩立师资。 所慕於陵子,欲效蚓所为。 微窍足藏身,槁壤足充饥。 养生既无憾,此外安敢知。 唯祈膏泽布,歌啸乐余滋。 岂羞泥涂贱,甘受高明嗤。 何言清尚士,善颂形声诗。 困剥固未尝,井复敢终辞。

译文:

我居住在贫穷简陋又狭小的地方,没有办法躲开炎炎烈日。于是在地下挖了个幽静的屋子,这屋子很适合酷热的夏天。宽敞的地方能放下一张席子,狭窄的地方只能分开容下三个人。屋子中间种上了香草,四周也都种满了美丽的花卉。这地方哪能用来接待宾客举办宴会呀,只够孩子们在这里嬉戏玩耍。 我自己问自己这是按照什么方法建造的,又真的是仰慕哪位前贤呢?它不像远古时候的人挖洞穴来躲避寒冷的威胁;也不是像学习射箭的人,在空石洞中专心致志地思考;又不是像沮水和漆水一带的习俗,学习西方夷人制陶;也不是像楚国的司马,用钟磬演奏来招待宾客;又不是像郑国的伯有,喜欢在山谷中喝着薄酒;也不是像越国的王子,躲在炼丹的山洞里免去忧愁危难;又不是像张巨和,在高峻的山崖边树立自己的威望成为众人学习的榜样。 我所仰慕的是於陵子,想要效仿蚯蚓的行为。小小的洞穴足够藏身,干的泥土也能勉强充饥。要是能这样养生,我便没有遗憾了,除此之外其他的我哪里还敢有别的想法呢。我只祈求能降下滋润大地的雨水,这样我就能快乐地歌唱长啸。我哪里会为身处泥涂般的卑贱之地而感到羞耻呢,甘愿承受那些身居高位的人的嘲笑。 没想到像您这样清正高尚的人,还善于创作赞颂这洞穴的美妙诗篇。我虽然身处困境,但也未曾有过困厄到极点的经历,我又怎敢始终推辞这如同井水恢复生机般的美好情谊呢。
关于作者
宋代司马光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