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禹曾何与,羲农实强名。 含灵徒叶赞,造物始无情。 阊阖非烟澹,觚棱晓气清。 葳蕤大衢隘,殷辚外朝盈。 鲜旭分衣绘,薫风拂佩琼。 华颠方内集,殊俗海隅倾。 棨戟金闺奥,囊书赭案横。 敷言齐列位,稽首从群卿。 不报乾坤施,难图日月明。 仁心由性得,治体与时行。 金石皆中款,丹青岂外荣。 功归元首重,泽及草茅轻。 业业冲虚意,区区爱戴诚。 何为犹让德,不以慰怀生。 退复歌天保,期于采颂声。
奉和江邻几六月七日文德殿观文武百官等上尊号十五韵
译文:
这是一首奉和之作,整体围绕朝廷上尊号这一事件展开,有对尊号意义的探讨,也有对皇帝德行、功绩等方面的歌颂,以下是逐句翻译:
舜和禹的名号其实与此次上尊号之事没什么关联,伏羲和神农的称呼也不过是勉强安上的美名。
天下生灵徒然一同来赞颂,可大自然原本就是没有情感的。
宫殿的正门处祥瑞的彩云淡薄,宫殿的转角处清晨的气息清新。
街道上仪仗队伍的饰物繁盛,使得大路都显得狭窄,外朝的官员们车马声隆隆,朝堂里满满当当。
鲜亮的朝阳映照在官员们色彩绚丽的官服上,和暖的南风轻拂着他们佩戴的美玉。
头发花白的官员们从各方聚集到朝堂,远方不同风俗的人也从海角倾心归附。
宫中的禁地布满了棨戟等仪仗,红色的桌案上摆满了官员们呈递的文书。
皇帝发表言辞,朝堂上列位官员整齐聆听,大臣们都恭敬地磕头,遵从皇帝的旨意。
无法报答天地给予的恩赐,也难以描绘出日月的光明。
皇帝的仁爱之心是与生俱来的,治国的方略也能顺应时势推行。
就像钟磬等乐器发声都能合乎节拍,皇帝的功绩和德行并非只是表面的荣耀。
功劳主要归功于皇帝的英明领导,恩泽也能惠及到普通百姓。
皇帝总是怀着兢兢业业、谦虚冲和的心意,臣民们则怀着一片赤诚的爱戴之情。
为何皇帝还要谦逊地推让这份尊号,而不以此来抚慰天下百姓的心意呢。
退朝之后我要再歌颂《天保》那样的诗篇,期望能采录到臣民们对皇帝的赞美之声。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