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戚维戚纶之阆州亳州

古人贵道德,岂以禄位拘。 有道不在位,颜回舜之徒。 无德殃且至,商受为独夫。 以此固名节,富贵安足图。 睢阳戚先生,今世古之儒。 终身不求仕,没齿唯诵书。 孝爱睦姻族,淳谨化里闾。 文翁变蜀土,尚以德位俱。 仲淹居汾水,专用素教敷。 青青子衿辈,栉比曳朝裾。 盛德苟无报,吾道将焉如。 鲤庭生二子,骊颔委双珠。 朴厚有父风,学业张皇谟。 各登进士科,齐乘使者车。 阆中佐郡政,亳社司搉酤。 佐郡古半刺,可使惸嫠苏。 搉酤今权道,亦助军国须。 牵车骥虽屈,补履刃有余。 谁谓佐著作,在上积薪刍。 谁谓光禄勋,其中混琼琚。 我亦何为者,先上青云衢。 伐木空求友,拔茅未连茹。 终待奋直笔,会当伏青蒲。 请慎名与器,愿分贤与愚。 汇征补皇极,戮力张道枢。 巨鱼方喣沫,相忘在江湖。 冥鸿当顺风,接翼摩太虚。 此志尚壹鬰,此别良悲吁。 苦县且密迩,剑关多崎岖。 于役勿为叹,加饭聊自娱。 尺素惠好音,无惜双鲤鱼。

译文:

古人看重道德,哪里会被俸禄和官位所束缚呢? 有道德的人即便不在高位,像颜回,就是和舜一样有德行的人。 没有德行的人灾祸就会降临,商纣王就成了孤家寡人。 凭借这些来坚守名节,富贵又哪里值得去追求呢? 睢阳的戚先生,是当今世上有古人风范的儒者。 他一生都不谋求官职,一辈子只知道诵读诗书。 他孝顺友爱,与姻亲家族和睦相处,为人淳朴谨慎,教化乡里。 文翁改变蜀地的风气,靠的是德行和官位兼备。 范仲淹在汾水,完全用朴素的教化来传播知识。 那些学子们,像梳子齿一样排列整齐,身着朝服步入官场。 如果高尚的品德得不到回报,我们所倡导的道又会走向何方呢? 戚先生家中生出两个儿子,就像骊龙颔下产出两颗宝珠。 他们朴实敦厚,有父亲的风范,学业上能彰显宏大的谋略。 两人都考中了进士科,一同乘坐着使者的车。 戚维到阆中辅佐郡政,戚纶在亳社掌管专卖酒业的事务。 辅佐郡政就如同古时的郡丞,能够让鳏寡孤独之人得到救助。 掌管酒业专卖如今是权宜之计,也能帮助满足军队和国家的需求。 拉车对于良马来说虽然是屈才,但他们去做这些事却游刃有余。 谁说担任佐著作郎这样的官职,就像柴草堆积在上面不被重视呢? 谁说在光禄勋这样的职位上,就会良莠不分、埋没人才呢? 我又是怎样的人呢?我先登上了仕途。 我像《伐木》诗里所写的那样空自寻求志同道合的朋友,想如同拔茅草带出根须一样提携贤才却未能如愿。 我终究会奋笔直书,必要时会像汉元帝时的史丹那样,在青蒲之上为正义进谏。 希望能谨慎对待名位和器物,区分贤才和愚人。 大家共同努力来补益帝王治国的准则,齐心协力弘扬道的核心。 就像大鱼在水中吐沫嬉戏,在江湖中自由自在地相忘。 也如高飞的鸿雁顺风翱翔,翅膀相连直上云霄。 我这志向还被压抑着,这次分别实在让人悲叹。 亳州离京城较近,而剑门关道路崎岖。 你们为公务奔走不要叹息,多吃点饭让自己开心些。 别忘了写信给我,不要吝惜寄来书信啊。
关于作者
宋代王禹偁

王禹偁(954—1001)北宋白体诗人、散文家。字元之,汉族,济州巨野(今山东省巨野县)人,晚被贬于黄州,世称王黄州。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历任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屡受贬谪。真宗即位,召还,复知制诰。后贬知黄州,又迁蕲州病死。王禹偁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文学韩愈、柳宗元,诗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平易。词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积极用世的政治抱负,格调清新旷远。著有《小畜集》。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