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诵 孔子

曲阜兮遗墟,先师兮阙里。 神仿佛兮如在,涕潺湲兮不已。 穷天地兮一人,掲日月而照临。 生无万乘之位兮三千之徒心服而四来。 嗟愚陋之不明兮乃商赐之为疑,羌纷纷其妄作兮悖道违义而弗自知。 顾六艺之折衷兮取舍纵横而协于道,后世苟轻肆于胸臆兮必遽贻于诟病。 三纲立而五教明兮实治世之宏矩,履厚地而戴高天兮胡一日之可舍,宜万龄之庙貌兮春秋不乏其时祀。 合仁义以为冠兮结忠信而为佩,集道德以为裳兮服文章而为带。 列笾豆为左右兮苹藻牲牢而洁肥,酌玉醴以为酒兮错琼瑶而为粢。 升堂而北面兮望冕旒之巍巍,惟神明之降鉴兮洞精神其来歆。

译文:

### 译文 曲阜啊,那是先师孔子居住过的旧地。 仿佛能看到先师的神灵就在眼前,我禁不住泪水潺潺流淌,难以停止。 在这天地之间,孔子堪称独一无二的伟大人物,他如日月高悬,光辉照耀人间。 孔子生前虽没有拥有帝王的尊位,却有三千弟子心悦诚服地从四面八方前来追随他。 可叹那些愚昧浅陋、不明事理的人啊,竟然像子贡、子夏那样对老师有所怀疑。世间众人纷纷妄自作为,违背道义却还不自知。 孔子以六艺为准则来衡量事物,在众多观点和学说中进行取舍,使之都符合正道。后世之人如果轻率地按照自己的主观想法行事,必然会很快招来指责和批评。 孔子确立了三纲,阐明了五教,这实际上是治理社会的宏大规范。人们脚踏大地、头顶苍天生活,怎么能有一天舍弃这些准则呢?所以孔子的庙宇应当千秋万代存在,每年春秋两季都应按时祭祀他。 想象孔子把仁义当作帽子,把忠信结成玉佩,将道德聚集起来做成衣裳,把文采华章当作衣带。 祭祀时,将笾豆等礼器整齐排列在左右,里面盛放着新鲜洁净、肥美的苹藻和牺牲。用美玉般清澈的美酒来祭祀,把精美的粮食当作祭品。 我登上庙堂,面向北方,仰望孔子头戴冕旒的庄严形象。希望神灵能降临审视,洞察我的心意,欣然享用这祭祀的供品。 ### 注释与解析 - 这篇《九诵·孔子》是宋代鲜于侁为赞颂孔子而作。开篇点明曲阜是孔子故居,表达对孔子的深切缅怀与敬仰。描述孔子虽无帝王之位却有众多弟子追随,突出其人格魅力和教育成就。批判那些不明事理、违背道义之人,强调孔子以六艺为准则的重要性以及三纲五教对社会治理的关键意义。最后描绘祭祀孔子的场景,表达对孔子的虔诚祭祀和期望其神灵庇佑的心意。
关于作者
宋代鲜于侁

鲜于侁(一○一九~一○八七),字子骏,阆州(今四川阆中)人。仁宗景祐五年(一○三八)进士。调京兆府栎阳县主簿。庆历中迁秘书丞、通判绵州。神宗熙宁初,除利州路转运判官、转运副使。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拜右谏议大夫(《宋史》本传作左谏议大夫),除集贤殿修撰、知陈州。元祐二年卒,年六十九。有文集二十卷、《刀笔集》三卷等,均佚。事见《淮海集》卷三六《鲜于子骏行状》,《宋史》卷三四四有传。今录诗五十八首,编为一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