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夏即事与丘与权同韵作

朱曦渐永烦暑添,薰风当昼飘前檐。 庭幽门邃搴帷帘,景物轩豁欣窥觇。 方池绿莹波文恬,两傍森森生苇蒹。 新荷未展排青尖,上下交映开鉴奁。 园林果实繁李棎,原野麦秀胜稻稴。 群飞众走羽毛彡,求阴息影愁烹爓。 江南鬰蒸非类痁,时虽早热人心恹。 忻忻笑语喧闾阎,言此丰岁将饫餍。 正阳用事何太廉,乃使阴沴相陵詹。 正当汗浃𫄨衣粘,凄风忽生增纩缣。 淫霖旬日横流沾,市井郊郭皆渰淹。 林实坠落谁撦挦,麻麦散乱如删镰。 斯民愁嗟言成谵,我时忧思坐闲檐。 方食不知味苦甜,整齐几案抽书签。 发策一以天人占,少阴乘阳时最嫌。 小人当此多欺𪫺,君子遇之难怀谦。 天道虽远诚可瞻,上曰高明下沈潜。 四时中分寒与炎,一气不可相并兼。 推本事理知悉纤,灾害所起由渍渐。 岂非奸孽当除歼,又非直道伤诐譣。 孰居鼎鼐调梅盐,孰任阃𫔶怀韬钤。 圣皇言动谋于佥,布为利泽濡苍黔。 将消祲沴频深砭,感召冲气安危阽。 嗟嗟直口不可钳,谁当一探龙颔髯。

译文:

初夏时节,那火红的太阳照耀的时间渐渐变长,令人烦闷的暑热也随之增添。白天,和暖的南风轻轻飘拂到屋前的房檐。 庭院幽深,门户静谧,我撩起帷帘,眼前的景色开阔明朗,让我满心欢喜地观赏。那方形的池塘,碧绿澄澈,水波平静。池塘两旁,芦苇和荻草长得密密层层。新长出来的荷叶还未展开,像是排列着的青色尖刺,与池水上下交相辉映,宛如打开了一面精美的镜子。 园林里的果实繁多,李子、棎子挂满枝头;原野上的麦子长势喜人,比稻田里的稻子还要茁壮。那些在空中飞翔、在地上奔走的动物们,毛发在阳光下闪烁,它们都在寻找阴凉之处,仿佛害怕被蒸煮一般。 江南地区此时闷热潮湿,就像得了疟疾一样难受。虽然季节还早,天气就已经很热,人们的心情也十分倦怠。可街巷里却充满了欢乐的谈笑声,大家都在说着今年会是个丰收年,能吃饱肚子了。 然而,这初夏的天气却十分怪异。阳气正盛的时候本应炎热,可阴寒之气却来侵犯。正当人们热得汗水湿透了细葛布衣服时,凄冷的风突然刮起,让人不得不添上棉衣。 连绵的大雨下了十几天,到处都是洪水泛滥。城市和郊外都被淹没了。树林里的果实纷纷坠落,没有人去收拾;麻和麦子也被冲得七零八落,就像被镰刀割过一样。 百姓们忧愁叹息,言语都有些错乱了。我这时也忧心忡忡地坐在闲檐下。吃饭的时候,都不知道饭菜是苦是甜。我整理好几案,抽出书签,翻开典籍,想用天人感应的道理来占卜。少阴之气侵犯阳气,这是最让人担忧的情况啊。 在这种时候,小人往往会变得更加奸诈,君子也很难保持谦逊。天道虽然遥远,但确实是可以观察到的。上天光明磊落,大地深沉静默。四季将一年分为寒热两半,阴阳二气不能相互吞并。 推究事情的道理,能知晓其中的细微之处。灾害的产生都是由小的问题逐渐积累而成的。这难道是因为奸邪之人没有被铲除?还是因为正直的人受到了诬陷? 到底是谁在朝廷中主持政务,调和天下呢?又是谁在边疆地区手握兵权,心怀韬略呢?圣明的皇帝一举一动都与大臣们商议,施恩于百姓。为了消除灾害,皇帝多次深刻反思,希望能感召天地间的中和之气,让国家转危为安。 唉,我这直言不讳的嘴可不能被封住啊,可谁又敢去触碰那帝王的威严呢?
关于作者
宋代苏颂

(1020—1101)泉州同安人,徙居丹阳,字子容。苏绅子。仁宗庆历二年进士。知江宁。皇祐五年召试馆阁校勘,同知太常礼院。迁集贤校理,编定书籍。英宗即位,为度支判官。神宗立,擢知制诰,知审刑院,因奏李定拜官不合章法,落知制诰,出知婺州。元丰初,权知开封府,改沧州。奉旨编纂《鲁卫信录》。哲宗元祐初,除吏部尚书兼侍读,以邃于律历提举研制新浑仪。元祐七年拜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为相务使百官守法遵职,量能授任。后罢知扬州,徙河南。绍圣末致仕。有《苏魏公集》、《新仪象法要》、《本草图经》。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