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朱郎中寿昌通判河中府

邶诗咏凯风,以成孝子志。 郑人复君母,传称能锡类。 中郎常有怀,生不识所恃。 登朝虽厚禄,当食每忘馈。 念昔鞠育劳,嗟今出处异。 倚门岂不待,两求终莫致。 乳乌思反哺,哀鸣自垂翅。 百草摇春晖,宁无谢生意。 洒血向穹壤,解组出台寺。 驰驱咸雍郊,历访经行地。 至行感神明,精神通梦寐。 悠悠大道傍,亲息忽相值。 紫绶拜北堂,白头归长嗣。 悲忻叙契阔,恍如隔生事。 四纪世路殊,一朝板舆侍。 兹事昔未有,闻者共惊喟。 帅守为之言,诏趣还官次。 当年二千石,宠名非所利。 仕或便乡关,安用竹符使。 蒲中母家近,自屈为倅贰。 受命慰慈颜,腾装惬归思。 既徇报德心,亦安效官智。 觞以万寿荐,衣成五彩戏。 无复兴寒泉,何须赋大隧。 令人及圣善,孝慈两不匮。 赠言述高风,庶用激忠义。

译文:

《诗经·邶风》里吟唱着《凯风》,成就了孝子的志向。春秋时郑国人让国君的母亲复位,被传扬说是能把爱亲之心推及他人。 朱郎中您心中一直怀有深切的情感,自幼就未曾见过自己的母亲。入朝为官后虽享受优厚的俸禄,可每当进食时总会忘记品尝美味。您感念往昔母亲养育的辛劳,可如今却与母亲天各一方。母亲在家门口盼儿归,您两次去寻找母亲却始终没能如愿。 那乳乌都知道要反哺母鸟,哀伤地鸣叫着垂下翅膀。百草在春天的阳光中摇曳,难道就没有报答阳光的心意?您血泪洒向天地,辞去官职离开台寺。在咸雍的郊外四处奔波,逐一寻访母亲曾经走过的地方。 您的至孝之行感动了神明,精神也融入了梦境。在那漫长的大道旁,您与母亲忽然相遇。您身着紫绶向母亲下拜,白发苍苍的母亲回到了长子身边。悲喜交加地诉说着久别之情,恍惚间仿佛经历了隔世之事。 四十多年来人生道路截然不同,如今一朝能侍奉在母亲的板舆之旁。这样的事情从前从未有过,听闻的人都一同惊叹感慨。州郡长官为您进言,皇上下诏催促您回到官职上。 当年做郡守那样的高官,您并不看重那荣耀和名声。为官若能方便照顾家乡的亲人,又何必非要拿着竹符去别处任职。蒲中离母亲家很近,您甘愿屈就去做通判。 您接受任命是为了慰藉母亲的慈颜,整理行装满足了归乡的情思。既实现了报答母亲恩德的心愿,又能安心地施展为官的才智。您用美酒为母亲祝寿,穿着五彩衣服像孩子一样逗母亲开心。 从此不必再因不能奉养母亲而忧伤,也无需像郑庄公那样挖隧道来与母亲相见。能让母亲得到尊养,孝顺与慈爱都不会匮乏。我写下这些赠言来记述您的高尚风范,希望能够激励人们的忠义之心。
关于作者
宋代苏颂

(1020—1101)泉州同安人,徙居丹阳,字子容。苏绅子。仁宗庆历二年进士。知江宁。皇祐五年召试馆阁校勘,同知太常礼院。迁集贤校理,编定书籍。英宗即位,为度支判官。神宗立,擢知制诰,知审刑院,因奏李定拜官不合章法,落知制诰,出知婺州。元丰初,权知开封府,改沧州。奉旨编纂《鲁卫信录》。哲宗元祐初,除吏部尚书兼侍读,以邃于律历提举研制新浑仪。元祐七年拜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为相务使百官守法遵职,量能授任。后罢知扬州,徙河南。绍圣末致仕。有《苏魏公集》、《新仪象法要》、《本草图经》。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