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司徒富公耆年会诗

古人称宴安,居处必择地。 诸公来河南,有若不期会。 岩岩大司徒,早辞槐鼎贵。 嘉谟纳渊衷,故事留台寺。 构第铜驼坊,开门瀍水次。 居守德爵同,位重官三事。 高轩每过从,纵言谈道艺。 复有乡里贤,夙昔承嘉惠。 崧岭高横空,洛波清见底。 履道追昔游,行厨载芳醴。 燕毛礼所重,安车皆戾止。 年尊二国公,齿序众君子。 愿公寿千秋,慰民瞻具尔。 三载一来朝,当陪天子祀。

译文:

古人说,要想享受安逸的宴饮之乐,居住和聚会的地方一定要精心挑选。诸位公卿来到河南,就好像是事先没有约定却偶然相聚在一起。 德高望重的大司徒,早早地就辞去了朝廷的高位。他曾向皇帝献上精妙的谋略,那些旧有的典章制度也在御史台等官署留存着。他在铜驼坊建造了府邸,大门正对着瀍水岸边。河南府的长官在品德和爵位上与之相当,官位也极为重要。 那些达官贵人常常相互往来拜访,大家纵情畅谈,交流学问和技艺。还有当地的贤才,往日里都承蒙过司徒的恩惠。这里,嵩山高耸入云,洛水清澈见底。大家追寻着当年白居易在履道坊的雅游,带着美味的食物和芳香的美酒。 按照尊重年长者的礼仪,大家都坐着安稳的车子前来聚会。年事最高的两位国公,和众位君子们按年龄顺序依次就座。 我祝愿诸位国公能够长寿千秋,以此慰藉百姓们对你们的敬仰之情。希望你们每隔三年入朝一次,陪同天子祭祀天地神灵。
关于作者
宋代苏颂

(1020—1101)泉州同安人,徙居丹阳,字子容。苏绅子。仁宗庆历二年进士。知江宁。皇祐五年召试馆阁校勘,同知太常礼院。迁集贤校理,编定书籍。英宗即位,为度支判官。神宗立,擢知制诰,知审刑院,因奏李定拜官不合章法,落知制诰,出知婺州。元丰初,权知开封府,改沧州。奉旨编纂《鲁卫信录》。哲宗元祐初,除吏部尚书兼侍读,以邃于律历提举研制新浑仪。元祐七年拜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为相务使百官守法遵职,量能授任。后罢知扬州,徙河南。绍圣末致仕。有《苏魏公集》、《新仪象法要》、《本草图经》。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