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儿衣中珠,本自圆明好。 不会自寻求,却数他人宝。 数他宝,终无益,只是教君空费力。 争如认取自家珍,价值黄金千万亿。 此宝珠,光最大,遍照三千大千界。 从来不解少分毫,刚被浮云为障碍。 自从认得此摩尼,泡体空花谁更爱。 佛珠还与我珠同,我性即归佛性海。 珠非珠,海非海,坦然心量包法界。 任你尘嚣满眼前,定慧圆明常自在。 不是空,不是色,内外皎然无壅塞。 六通神慧妙无穷,自利利他宁解极。 见即了,万事毕,绝学无为度终日。 怕兮如未兆婴儿,动止随缘无固必。 不断妄,不修真,真妄之心总属尘。 从来万法皆无相,无相之中有法身。 法身即是天真佛,亦非人兮亦非物。 浩然充塞天地间,只是希夷并恍惚。 垢不染,光自明,无法不从心里生。 心若不生法自灭,即知罪福本无形。 无佛修,无法说,丈夫智见自然别。 出言便作狮子鸣,不似野牛论生灭。
采珠歌
译文:
这是一首充满禅意的诗,以下是它的现代汉语翻译:
穷人家孩子衣服里其实藏着一颗宝珠,这宝珠本来就圆润明亮、完美无缺。
可他却不懂得自己去寻找这颗宝珠,反而去数着别人的宝贝。
数别人的宝贝,终究没有什么益处,只不过是让你白白浪费力气罢了。
哪比得上认清自己所拥有的这颗珍贵宝珠呢,它的价值抵得上千千万万亿两黄金。
这颗宝珠,光芒最为强大,它的光辉能够普照整个三千大千世界。
它从来都不会少分毫,只是被那像浮云一样的东西遮挡住了。
自从认识了这颗摩尼宝珠(象征智慧和觉悟),那些如泡沫般虚幻、像空中花一样不实的东西,谁还会去喜爱呢。
佛教的佛珠和我所拥有的这颗宝珠本质是相同的,我的本性也就回归到了佛性的大海之中。
这颗宝珠不是普通意义的珠,佛性的大海也不是实际的海,内心坦然,心量能够包容整个法界。
任凭那尘世的喧嚣在眼前纷扰,内心的定慧(禅定与智慧)圆满明亮,永远自由自在。
它既不是空,也不是色,内心和外界都清澈明亮,没有任何阻塞。
拥有六种神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漏尽通),智慧奇妙无穷,既能自利又能利他,这种境界难以用言语穷尽。
一旦领悟到了这个道理,所有的事情就都解决了,抛弃那些繁杂的学问,以无为的心态度过每一天。
要像那还没有任何征兆的婴儿一样,行为举止都随顺因缘,不固执己见,不强行而为。
不必去断除妄念,也不用刻意去修真,因为真和妄的念头都属于尘世的虚幻。
从来万事万物都没有固定的相状,在这无相之中却有着法身。
法身就是那天然本真的佛,它既不是人也不是物。
它浩然正气,充塞于天地之间,只呈现出一种虚寂微妙、恍恍惚惚的状态。
内心不沾染污垢,光明自然显现,所有的法(佛法、事物的规律等)都从心里产生。
如果心不再生起妄念,法自然就会熄灭,由此也就知道罪和福本来就是没有固定形态的。
不用刻意去修佛,也不用刻意去说法,有智慧的大丈夫见解自然与众不同。
一开口便能发出如狮子吼般的声音,不会像野牛那样去讨论生灭等虚幻的概念。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