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景德塔

放身千仞高,北望太行山。 邑屋如螘冢,蔽亏尘雾间。 念此屋中人,当复几人闲。 鸡鸣起四散,暮夜相与还。 物物各自我,谁为贤与顽。 贱气即易凌,贵气即难攀。 愧予心未齐,俛首一破颜。

译文:

我置身于这千仞高的景德塔上,向北眺望那巍峨的太行山。 城中的房屋就像蚂蚁的巢穴一般渺小,在弥漫的尘雾中时隐时现。 想到居住在这些房屋里的人们,不知道又有几人能够清闲自在呢? 每天鸡鸣破晓之时,他们就各自分散外出劳作,直到夜幕降临才相携而归。 世间万物都有自己的生存方式和轨迹,又有谁能评判谁贤明谁愚顽呢? 身份低贱的人很容易就会遭受欺凌,而那些身份高贵的人却让人难以企及。 惭愧啊,我的内心还不能做到完全平静坦然,只能低下头,勉强挤出一丝笑容。
关于作者
宋代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