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画像

吾观少陵诗,为与元气侔。 力能排天斡九地,壮颜毅色不可求。 浩荡八极中,生物岂不稠。 丑妍巨细千万殊,竟莫见以何雕锼。 惜哉命之穷,颠倒不见收。 青衫老更斥,饿走半九州。 瘦妻僵前子仆后,攘攘盗贼森戈矛。 吟哦当此时,不废朝廷忧。 常愿天子圣,大臣各伊周。 宁令吾庐独破受冻死,不忍四海寒飕飕。 伤屯悼屈止一身,嗟时之人死所羞。 所以见公像,再拜涕泗流。 惟公之心古亦少,愿起公死从之游。

译文:

我品读杜甫的诗歌,觉得它简直可与天地自然的元气相匹敌。 杜甫诗歌的气势磅礴,力量大得能推开苍天,转动大地,那种雄浑壮阔、坚毅豪迈的风格难以寻觅。 在广阔无垠的天地间,世间万物数不胜数。这些事物美丑各异、大小不同,形态万千,可杜甫的诗就像浑然天成,真让人搞不明白他是用什么手法雕琢而成的。 可惜啊,杜甫命运穷困潦倒,一生颠沛流离,不被当时社会所接纳。年纪大了还只是个小官,后来更是被贬斥,为了生计几乎走遍了大半个中国。 他的妻子饿得瘦弱不堪,倒在前面,孩子也体力不支,仆倒在后面,而社会上盗贼横行,到处都是明晃晃的戈矛。 即便在这样艰难的时刻,杜甫仍不忘吟诗,时刻忧心着朝廷的命运。他常常希望天子圣明,大臣们都能像伊尹、周公那样贤能。 他宁愿自己的茅屋破漏,自己受冻而死,也不忍心看到天下百姓都在寒风中受苦。 他感伤自己命运多舛、怀才不遇,其实不过是他个人的遭遇,但他悲叹当时的人们不能为国效力而死,认为那样的死是可耻的。 所以,当我看到杜甫的画像时,不禁拜了又拜,泪流满面。像杜甫这样的胸怀,从古至今都不多见,我真希望能让杜甫死而复生,我好跟他一起交游。
关于作者
宋代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