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章义寺

九日章义寺,倦游因解镳。 拂榻寄午梦,起寻北山椒。 岑蔚鸟绝迹,悲鸣唯一蜩。 欢言与僧期,于此共箪瓢。 斩松八九根,窗壁具一朝。 伏槛何所见,苍苍围寂寥。 岩谷寒更静,水泉清不摇。 安得有车马,尚无渔与樵。 神茂真观复,心明众尘消。 阴岭有嘉客,傥来不须招。

译文:

在九月初九这一天,我来到章义寺游玩,游玩得疲倦了,于是解下马鞍休息。 我轻轻拂去榻上的灰尘,躺下来做个午间的梦,睡醒后起身去探寻北山的山巅。 山林草木茂盛,连鸟儿的踪迹都看不见,只听见一只蝉在凄凉地鸣叫。 我愉快地和僧人相约,要在这里和他一起过简单清苦的生活。 我们砍了八九根松树,很快就把窗户和墙壁都弄好了。 我凭靠着栏杆,看到了怎样的景象呢?四周一片苍茫,寂静无声。 岩谷在寒冷中显得更加幽静,泉水清澈平静,没有一丝波澜。 哪里会有车马的喧闹声啊,甚至连渔夫和樵夫的身影都看不到。 精神饱满,真正的道观得以恢复旧观,内心澄明,各种世俗的杂念都消散了。 在那背阴的山岭或许会有高雅的客人到来,他们若是想来,也不必我去招请。
关于作者
宋代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