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孙叔康赴御史府

古人喜经纶,万事惭强聒。 时来上青冥,俯仰但一节。 危言回丘山,声利尽毫末。 由来治乱体,宿昔心已达。 肯随俗好恶,议论轻自决。 遗风何寥寥,梦寐待豪杰。 天书下东南,趣召赴严阙。 长材晦朝伦,高行隠家闼。 新除酬问望,宿蕴行施设。 念吾非忘形,此理未易说。

译文:

古代的贤人们都热衷于谋划治理国家的大事,而我面对万事常常觉得自己的劝说太过勉强。 当机遇来临,得以步入仕途青云直上时,为人处世始终坚守着自己的原则与气节。 敢于发表正直无畏的言论,其力量能让高山为之回转,而对于名利却看得如毫毛末梢般微不足道。 自古以来关于国家的安定与混乱的根本道理,早就了然于胸。 怎么肯去迎合世俗的喜好与厌恶,轻率地去决定自己的议论主张。 古代贤人的遗风如今是多么稀少啊,我日夜都在盼望着豪杰之士的出现。 朝廷的诏书从东南方向传来,急切地召唤你赶赴庄严的宫阙。 你有着卓越的才能却在朝堂上暂时韬光养晦,高尚的品行隐藏于家中。 新授予你的官职是对你声望的回报,你平日里积累的才学和谋略也可以得以施展了。 要知道我并非是那种不拘形迹之人,其中的道理实在是难以用言语说清啊。
关于作者
宋代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