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僧甚商贾,嗜利角毫芒。 或以翳自业,利心剧虎狼。 今时愚鄙人,平居吝私囊。 寒饿来求仁,一毫不肯将。 不幸病且亟,呼医计仓忙。 惟医所欲求,万金弗较量。 吴僧业医者,十室九厚藏。 张口待人哺,喋喋厌酒粱。 求其不尔徒,萧丛拣兰芳。 圆师何许人,出家本衢梁。 自圆之先师,三世为医王。 圆尤得术精,一丸起膏肓。 虽挂吴僧籍,亦吴其衣章。 仁义薰厥心,愈彼不愿偿。 人以财啗圆,恶如唾沾裳。 晨斋未有余,一餠蔬充肠。 行橐无长物,秋风药裹香。 昨因赴人急,挈然来浦阳。 始见已可爱,气温语端详。 再见结所好,佛外喜缣缃。 住久见益数,乃知数事长。 作诗聊纪师,岂曰为行光。
送药王圆师
译文:
吴地的僧人大多像商人一样,为了利益能在细微处斤斤计较。有的僧人以行医为业,他们的贪利之心比虎狼还要凶狠。
如今那些愚昧浅陋的人,平日里把自己的钱财看得死死的。遇到挨饿受冻的人来寻求帮助,哪怕是一点点财物都不肯施舍。可一旦自己不幸身患重病,情况危急时,就会慌慌张张地去请医生。只要医生提出要求,哪怕是花上万两银子也绝不计较。
吴地那些以行医为业的僧人,十户当中有九户都积攒了丰厚的财富。他们就像等着别人喂食的人,成天喋喋不休地抱怨饮食不够丰盛。要想在他们当中找到不这样唯利是图的人,就如同在萧艾丛中挑选兰花一样困难。
圆师是哪里人呢?他出家前本是衢梁人。从圆师的先师算起,三代人都被尊为医中圣手。圆师尤其医术精湛,一颗药丸就能治好病入膏肓的患者。虽然他隶属于吴地僧人户籍,也穿着吴地僧人的服饰。
但仁义的思想熏陶着他的内心,他治好病人从不要求报酬。有人想用钱财来贿赂圆师,他就像厌恶唾沫溅到衣裳上一样反感。早晨的斋饭没有剩余,就用一块饼和一些蔬菜来填饱肚子。他出行的包裹里没有多余的东西,只有在秋风中散发着香气的药包。
昨天因为去救助有急病的人,他独自来到浦阳。初次见面就觉得他十分可爱,他气质温和,说话也很端庄。再次相见就和他结下了情谊,除了佛法之外,他还喜爱书籍。相处久了见面次数多了,才知道他有很多长处。我写这首诗姑且记录这位圆师,并非是为了为他的远行增添光彩。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