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杨康功知安丰县

杨郎作文殊勇为,辩如涛波捷刺蜚。 相逢喜吾故人子,门风宛存令我悲。 艾兰驱车最先入,百箭穿杨谁可及。 擢第胜人十改官,作官不辞万家邑。 劝耕课桑力有余,吏事不受崇空虚。 后生才资动出众,何至苦心城旦书。 清泉百里环芍陂,楚人千年长不饥。 叔敖子孙负薪苦,念为廉吏何可为。 忽忆云台故侯司空公,五郡士马河西东。 功名亦有际会数,退让自是雄隽风。 谁谓鄙夫老昏忘,屈指古事犹初终。 作诗写此岂有意,正若指点山水书鱼虫。

译文:

杨郎你写文章特别有勇气和冲劲,辩论起来就像汹涌的波涛,反应敏捷得如同飞速的虫子。 我很高兴能与你相逢,因为你是我老朋友的孩子,看到你身上保留着你家的门风,这既让我欣慰又有些感伤。 你就像驾车参加比赛时率先冲进去的骏马,又好似能百发百中射中杨柳叶的神箭手,谁能比得上你呢?你科举及第胜过众人,多次改任官职,为官也不嫌弃管理人口众多的城邑。 你在劝勉百姓耕种、督促百姓养蚕这些事上精力充沛,处理政务不崇尚那些空洞虚无的东西。你这年轻后生才华资质常常出众,又何必像学习刑律那样苦苦钻研呢。 清澈的泉水环绕着方圆百里的芍陂,这里的百姓千年来都很少挨饿。但当年孙叔敖的子孙却背着柴草过着贫苦的生活,想想做个廉洁的官吏又能得到什么呢? 忽然想起云台二十八将里的故侯、那位司空公窦融,他能统领河西五郡的兵马。可见功名的取得也有一定的机遇和定数,而懂得退让本来就是英雄豪杰的风范。 谁说我这老头老糊涂了、记性不好呢,我屈指细数古代的事情,依然能把前因后果说得明明白白。 我写下这首诗并非有什么深意,就好像是随意指点山水、书写鱼虫一样。
关于作者
宋代刘攽

刘攽bān(1023~1089)北宋史学家,刘敞之弟。字贡夫,一作贡父、赣父,号公非。临江新喻(今江西新余)人,一说江西樟树人。庆历进士,历任曹州、兖州、亳州、蔡州知州,官至中书舍人。一生潜心史学,治学严谨。助司马光纂修《资治通鉴》,充任副主编,负责汉史部分,著有《东汉刊误》等。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