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言和杨乐道省中述怀

少小学书史,颇知道所存。 功名谓陈迹,古人不复论。 既困乃干泽,羽翼何翩翻。 初登群玉府,犹接文字言。 晚落司会廷,始从俗吏烦。 朱墨事勾校,笞榜穷奸谖。 终日坐当案,曾不闻休番。 旧学泯不讲,旧志兹益昏。 中悼素尚违,仰愧前修尊。 去之未云果,荡尔何当返。 览君自警作,使我忘嚣袢。 友道久寥阔,期君于此敦。

译文:

我从小就学习经史书籍,也很明白为人处世的道理和应坚守的原则。 曾认为功名利禄不过是过往的陈迹,古人的那些功名之事也无需再去谈论。 后来陷入困境才去谋求官职俸禄,从此就像鸟儿展开翅膀四处飞翔。 最初进入了藏书丰富的群玉府,还能接触到与文字相关的高雅话题。 到了晚年却来到掌管财政的司会廷,开始被俗吏们的繁杂事务所困扰。 每天都要忙着用朱笔和墨笔进行勾稽查核,为了揭露奸邪欺诈之徒甚至动用笞打等刑罚。 整日坐在桌案前办公,从来没有休息的时候。 从前所学的知识渐渐不再研习,往日的志向也越发模糊不清。 内心哀伤自己违背了向来坚守的高尚情操,抬头便会羞愧于辜负了前代贤人的尊道。 想要离去却又不能果断做出决定,茫然失措,不知道何时才能回归初心。 读了你自我警醒的诗作,让我忘却了尘世的喧嚣和烦恼。 如今朋友间真挚的情谊已经很久没有了,期望你我能在这方面重新增进情谊。
关于作者
宋代沈遘

沈遘(一○二八~一○六七),字文通,钱唐(今浙江杭州)人。初以祖荫补郊社斋郎。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进士。除大理评事,通判江宁府,召为集贤校理,权三司度支判官。擢修起居注,改右正言,知制诰。出知越州、杭州。英宗即位,迁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拜翰林学士,判流内铨,因母丧离职,服未竟而卒,年四十。遘与从叔括、弟辽,合称沈氏三先生。有《西溪文集》十卷。事见《临川文集》卷九三《内翰沈氏墓志铭》,《宋史》卷三三一有传。 沈遘诗,以明复宋本《沈氏三先生集·西溪文集》(《四部丛刊》三编影印本)为底本。校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参校清康熙戊戌吴允嘉校刻、光绪丙申浙江书局重刊本(简称浙局本)。另从《纬略》辑得集外诗一首,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