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烈诗

在昔皇祐,蛮党交构。 聚为伏枭,起为攫兽。 出人不意,其锋甚锐。 州无敌兵,城无守备。 所在奔亡,贼势益张。 横身扞蔽,爰有晋康。 羸兵数百,摧坚沮敌。 殊死血战,气吞逆贼。 按剑一呼,眦裂吻拆。 凶焰方炽,公方虎视。 人方忧死,饱食鼾睡。 勇如项籍,哀歌恻恻,为虞姬泣。 康州不然,忘其妻息。 猛如敖曹,强梁粗豪,伏藏于桥。 康州不然,坐叱凶妖。 李陵壮夫,终降匈奴,老母何辜。 颜鲁虽贤,所守不坚,大节不全。 奇哉康州,其勇绝类。 以义配勇,其本在内。 不动如山,不倾如地。 何物可摇,何兵可制。 如令不死,社稷所恃。 如令复生,可备宿卫。 佩刀骖乘,势戟殿陛。 用之朝廷,朝廷之纲。 使当一面,胜于金汤。 无疆无界,人迹鬼方。 知有斯人,中国之光。 若斯人者,决不徇利。 肝胆可沥,头璧可碎。 生乎由是,死乎由是。 生亦可贵,死亦可贵。 死而有子,时方三岁。 死中得活,此乃天意。 使世其家,世为忠义。 子子孙孙,永不失坠。 我为此诗,激励万世。

译文:

在过去的皇祐年间,南方少数民族中的叛乱势力相互勾结谋划。他们聚集起来就像潜伏的恶枭,行动起来如同凶猛的野兽四处攫取。他们常常出其不意地发动攻击,锋芒十分锐利。当时,州里没有能抵抗的军队,城防也毫无准备。所到之处,百姓都奔逃流亡,贼寇的势力愈发嚣张。 在这样危急的时刻,挺身而出进行捍卫的,是晋康太守(这里的晋康代指康州知州赵师旦)。他手下只有几百名瘦弱的士兵,却能摧毁敌人的坚固防线,让敌军受挫。他们进行殊死的血战,气势足以吞灭那些逆贼。晋康太守按剑一声怒吼,眼眶都要裂开,嘴唇也因愤怒而破裂。 当贼寇的凶焰正盛时,晋康太守像猛虎一样怒视着他们。当人们都在担忧死亡的时候,他却能饱餐一顿然后酣然入睡。他的勇敢就像项羽,但项羽在困境中还会为虞姬哀伤哭泣;而晋康太守却能忘掉自己的妻子儿女,一心投入战斗。 他勇猛如同高昂敖曹,但高昂敖曹有时也会因敌强而伏藏于桥;晋康太守却能镇定地坐在那里叱骂那些凶恶的妖怪(指贼寇)。李陵本是壮士,最终却投降了匈奴,让老母亲无辜受累;颜真卿虽然贤能,但在某些事情上坚守不够坚定,大节有所缺失。 晋康太守真是太奇特了,他的勇敢无人能及。他把正义和勇敢结合在一起,这种品质源于内心。他稳如泰山,坚如大地。什么东西能够动摇他,什么军队能够制服他呢?如果他没有死,那可是国家可以依靠的栋梁啊。如果他能复活,完全可以担任宫廷的宿卫。他佩着刀陪在皇帝车驾旁,手持长戟站立在宫殿台阶前。 如果把他任用在朝廷,那将是朝廷的纲纪所在。让他独当一面,比坚固的城池还要可靠。就算是在那荒远得人迹罕至、如同鬼方的地方,只要人们知道有这样的人存在,都会认为这是中国的荣光。 像晋康太守这样的人,绝对不会为了利益而屈服。他可以把肝胆都沥出来,头颅和身体都可以破碎。生是因为坚守正义,死也是因为坚守正义。生固然可贵,死也同样可贵。 他死的时候,儿子才三岁。这个孩子却能在死亡的阴影中存活下来,这真是上天的旨意啊。希望他的家族世代传承,世世代代都保持忠义的品格。子子孙孙,永远都不丧失这种精神。 我写下这首诗,就是为了激励千秋万代的人。
关于作者
宋代徐积

徐积(1028—1103)北宋聋人教官。字仲车,楚州山阳(今江苏淮安)人。因晚年居楚州南门外,故自号南郭翁。生于宋仁宗天圣六年,卒于徽宗崇宁二年,年七十六岁。政和六年(1116),赐谥节孝处士。家乡人为其建 “徐节孝祠”,明清两代均有修缮,毁于解放初期。《宋史》卷四五九有传。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