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黄

黄河南畔伊川北,姚家宅是真花窟。 古来多少豪奢儿,埋却千鶑万鶑骨。 中央精粹得之多,西方秀气来相和。 天与明光常借日,水宫暗脉正通河。 春风如酒半酣时,谁教谷雨报花期。 司马坂前娇半启,洛阳城内人俱知。 姚家门巷车马填,墙头墙下人差肩。 花上红绡都蔽日,花傍翠幕恰如烟。 玉面儿来争供帐,锦袍郎去鬬抛钱。 无人不说姚花好,费却春功亦不少。 日长风暖绿梢低,坐上金仙困将倒。 曲尘餠剂和香檀,何以贮之承露槃。 烂锦脱来嫌太艳,鲜衣染就欲骖鸾。 君看此花肌肉丰,一尺余高千万重。 粧面深藏青步障,宝冠斜堕碧霞丛。 步摇好称钗凤凰,玉镮犀佩珠鸣珰。 帝女何缘心好道,阿娇安用金为房。 绀窠累栖舒雁雏,沈烟喷出狻猊炉。 一种养成余意态,千花瘦尽春肌肤。 峨峨一器欹且倾,复杯难辨钟与觥。 染以鲛绡求正色,叩之玉挺希宫声。 魏家红共牛家碧,迭霸花中耸高格。 如今俛首甘下风,九十种中为第一。 此花莫似武昭仪,出得宫来不画眉。 情貌欲为狐媚态,衣裳却是比丘尼。 杨妃本是倾国身,脱却红襦号太真。 河水欲濡头上髻,马嵬犹著旧时裙。 物色一定犹可疑,人心多变宜难知。 容易莫评真与欺,貌或如是心或非。 君不见老庄有深意,万物之中最防伪。

译文:

在黄河南岸、伊川北面,姚家的宅院那可是真正的名花聚集地。古往今来,有多少富家子弟,为了这花不知道耗费了多少心血,仿佛埋葬了无数莺鸟的精魂。 这姚黄牡丹汲取了天地中央的精粹之气,又融合了西方的灵秀之气。上天赐予它明亮的光彩,仿佛常常借了太阳的光辉,地下还有暗河的水脉相通。 当春风如酒,让人半醉之时,是谁让谷雨来报告花期呢?在司马坂前,姚黄牡丹娇羞地半开着,洛阳城内的人都知晓了它的消息。 姚家的门巷里车马拥堵,墙头墙下人们摩肩接踵。牡丹花上覆盖的红绡都能遮蔽阳光,花旁的翠幕如烟般缭绕。年轻貌美的女子争着来布置供帐,身着锦袍的公子哥在那里斗着抛钱。 没有人不说姚黄牡丹好,为了培育它花费的功夫也着实不少。白天变长,风暖融融,绿叶的梢头都低垂下来,坐在花旁的人就像那疲倦的金仙快要倒下。 用曲尘做成饼剂,再掺和上香檀,用什么来盛放呢,就用承露盘吧。这花比脱下的绚烂锦缎还艳丽,就像刚染好的鲜衣,仿佛穿上就能驾着鸾鸟飞翔。 你看这姚黄牡丹,花朵丰满,一尺多高的花株层层叠叠。它如同化了妆的美人深藏在青色的步障之后,又像宝冠斜坠在碧霞丛中。它就像佩戴着凤凰钗的步摇,玉环、犀佩和珠子发出清脆的声响。 传说中的帝女为何一心向道,阿娇又何必用黄金打造房屋呢。这花的花蕊如同栖息着的雁雏,周围的香气就像从狻猊炉中喷出的沉烟。它养成了独特的意态,让其他千百种花在它面前都显得瘦弱,失了春天的风采。 这姚黄牡丹就像一个倾斜的器具,让人难以分辨它是钟还是觥。用鲛绡去染也难以染出它纯正的颜色,轻叩它就像能听到玉磬发出的宫廷雅乐之声。 曾经称霸花中的魏家红和牛家碧,如今也得俯首甘拜下风,在九十多种花中,姚黄牡丹当之无愧是第一。 这花可不要比作武昭仪,武昭仪出了宫就不画眉,神情姿态想要做出狐媚之态,衣裳却像个比丘尼。杨妃本是倾国倾城的美人,脱下红襦成了太真,马嵬坡下河水都快浸湿她头上的发髻,身上还穿着旧时的裙子。 事物的表象确定了还可能有可疑之处,人心变化多端就更难知晓了。不要轻易去评判真假,外貌或许如此,但内心可能并非如此。你没看到老庄的思想里有深意吗,在万物之中最要防备虚假啊。
关于作者
宋代徐积

徐积(1028—1103)北宋聋人教官。字仲车,楚州山阳(今江苏淮安)人。因晚年居楚州南门外,故自号南郭翁。生于宋仁宗天圣六年,卒于徽宗崇宁二年,年七十六岁。政和六年(1116),赐谥节孝处士。家乡人为其建 “徐节孝祠”,明清两代均有修缮,毁于解放初期。《宋史》卷四五九有传。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