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李道源清风谣

漫翁说尽清风好,犹能顾我邀吟藁。 吟时欲倚白云飞,到时恐在红尘表。 有如列子御风行,百骸齐奋双瞳瞭。 借问清风何处来,玉水之心玉山杪。 曾经昆阆拂瑶花,亦度潇湘过蓬岛。 借问清风何处居,深寄碧芦藏绿筿。 芭蕉径舞凤衣寒,薜荔墙翻龙甲老。 遗英堕箨无处寻,一径十年未曾扫。 但恐春深花木稀,定知秋后冰霜早。 快心何羡楚王台,披襟适得麻姑爪。 中山酒客饮辄醒,八斗司徒醉不倒。 箫声易咽笛声哀,客思难平物容愀。 君看簷前避暑巢,不是岩乌即沙鸟。 万谷藏冰山气来,千涛喷雪江声遶。 借问此闲清奈何,况是中宵月华皎。 鸡鸣漏尽眠不成,披衣起看冰壶晓。 便乘枯木饮明河,仍御双凫入冥杳。 籐床角簟无所施,𦈌布蒲葵价弥小。 有客俄如梦觉时,窃笑梦中何扰扰。 中心无累清则明,蔽者常稀欲者少。 儿啼女笑坐可忘,兽鬬禽嬉悟俱了。 毁誉一过遗如空,富贵浮云视弥藐。 古人凛凛良可思,世俗纷纷何足道。 尝闻外物可娱中,所以诗人取萱草。 谁何乘兴为此行,坐摆尘埃出污潦。 贾生可与忘悲忧,楚屈犹将醒怀抱。 区区何用作离骚,弄琴听我清风操。

译文:

### 大致翻译 漫翁(可能是指一位前辈文人)把清风的好处说尽了,还能想着我,邀请我拿出诗作一同交流。 我吟诗的时候,仿佛要靠着白云一同飞翔,到达的地方恐怕已在尘世之外。 这感觉就如同列子驾着风飞行,全身的骨骼都充满活力,双眼明亮有神。 我不禁想问,这清风是从哪里来的呢?它来自那清澈的玉水中心和高耸的玉山之顶。 它曾经在昆仑阆苑吹拂着美玉般的花朵,也经过了潇湘之地,越过了蓬莱仙岛。 我又想问,这清风住在哪里呢?它深深地藏在碧绿的芦苇和翠竹之中。 在芭蕉小径上,它吹得如同凤凰的羽毛般的叶子都带着寒意;在薜荔爬满的墙边,它让那如龙甲般的藤蔓显得苍老。 被它吹落的花朵和枝叶,已经无处寻找,那小径十年都未曾打扫。 只担心春天深处,花木渐渐稀少;也料想秋天过后,冰霜会早早降临。 如此畅快的心境,哪里还会羡慕楚王的兰台之乐呢?敞开衣襟,就如同得到了麻姑的神爪一般舒适。 像中山的酒客,一沾这清风就会酒醒;那能饮八斗的司徒,在这清风中也醉不倒。 箫声容易呜咽,笛声听来哀伤,客人的思绪难以平静,周围的景物也显得忧愁。 你看屋檐前那些避暑的鸟巢,里面不是岩乌就是沙鸟。 千万山谷中藏着冰山,凉气扑面而来;千重波涛翻涌如雪,江涛声环绕四周。 试问这清闲又清幽的感觉该如何形容呢?更何况此时正值半夜,月光皎洁。 鸡叫了,漏壶的水也滴尽了,我却睡不着,披衣起来,看着那如冰壶般清澈的天色破晓。 真想乘着枯木去畅饮银河之水,再驾着两只野鸭飞入那深远渺茫的地方。 藤床和角席都派不上用场了,粗布扇子和蒲葵扇的价值也变得更小。 有客人忽然像从梦中醒来一样,暗自嘲笑梦中的纷扰。 内心没有牵累,自然就会清澈明亮,被蒙蔽的事很少,欲望也很少。 孩子的啼哭和欢笑坐在那里就可以忘却,野兽的争斗和禽鸟的嬉戏,领悟之后也就都明白了。 诋毁和赞誉一旦过去,就像什么都没发生一样;富贵就如同浮云,看得越淡越好。 古代那些令人敬畏的贤士真值得我们去追思,世俗的纷纷扰扰又哪里值得一提呢。 我曾听说外界的事物可以娱悦内心,所以诗人才会以萱草来寄托情思。 是谁乘兴有了这样的行为呢?坐在这清风中,摆脱了尘世的尘埃和污浊。 和贾谊在一起可以让人忘却悲忧,让屈原也能清醒怀抱。 何必再去写那哀怨的《离骚》呢,来听听我弹奏的《清风操》吧。 ### 解析说明 这首诗是徐积和李道源的唱和之作,诗中围绕“清风”展开,描绘了清风的来源、去处,以及清风带来的种种感受和心境。诗人借清风表达了对超脱尘世、内心清净的向往,同时也对世俗的纷扰和名利进行了批判。在翻译过程中,尽量保留了原诗的意境和情感,以现代汉语重新诠释了诗歌的内容。
关于作者
宋代徐积

徐积(1028—1103)北宋聋人教官。字仲车,楚州山阳(今江苏淮安)人。因晚年居楚州南门外,故自号南郭翁。生于宋仁宗天圣六年,卒于徽宗崇宁二年,年七十六岁。政和六年(1116),赐谥节孝处士。家乡人为其建 “徐节孝祠”,明清两代均有修缮,毁于解放初期。《宋史》卷四五九有传。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