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秋和张文潜 其二

张子非不厚,涕泗中夜起。 兰蕙虽已衰,松筠正堪佩。 君爱兰与蕙,忘我筠与松。 君爱洛阳官,弃我淮上翁。 翁如扬大夫,其心甘贱贫。 不投天禄阁,却反离骚文。 骚人虽已殁,万古为忠魂。 欲知冤愤气,但看苍梧云。 冤情寄湘水,冤声寄湘竹。 年年霜露时,夜夜秋声哭。

译文:

张子你并非待人不宽厚,却在半夜涕泗横流地起身。兰花和蕙草虽然已经衰败,但松树和竹子正值得人当作配饰来彰显品格。 你喜爱兰花与蕙草,却忘了我这如竹似松般的人。你喜爱在洛阳为官,就抛弃了我这个淮上老翁。 我就像那扬雄大夫,内心甘愿安于贫贱。我不会像扬雄那样去天禄阁著书以求功名,反而要像屈原那样作《离骚》抒发情感。 那像屈原一样的骚人虽然已经逝去,但他们的灵魂万古以来都是忠诚的象征。想要知道他们的冤愤之气,只要看看苍梧山上的云就知道了。 他们的冤情寄托在湘水之中,冤声寄托在湘竹之上。每年到了霜露降临的时节,每一夜都能听到秋声仿佛在为他们悲哭。
关于作者
宋代徐积

徐积(1028—1103)北宋聋人教官。字仲车,楚州山阳(今江苏淮安)人。因晚年居楚州南门外,故自号南郭翁。生于宋仁宗天圣六年,卒于徽宗崇宁二年,年七十六岁。政和六年(1116),赐谥节孝处士。家乡人为其建 “徐节孝祠”,明清两代均有修缮,毁于解放初期。《宋史》卷四五九有传。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