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李昂长官富贵贫贱终篇之贶

前日正凭几,长须叩我门。 手置一筒诗,义高辞且温。 三读至终篇,尤爱子所存。 我有不言意,子已自得之。 余将缺不报,嘉意忽如遗。 吾闻诸物理,动静固其性。 静有不如动,动有不如静。 所病入于邪,大率要归正。 穷通存乎时,死生存乎命。 与其以邪通,孰如以正穷。 汉之主父偃,其卒败以凶。 不义而有生,不如死于夭。 所以君子徒,而恶跖寿考。 谓富不如贫,谓贵不如贱。 其说岂徒尔,亦各有所见。 贫贱与富贵,亦不必去取。 始也以道得,卒也以道处。 岂特区区身,时乎非小补。 万世頼其法,天下受其祜。 所以古君子,得之亦不拒。 处之不以道,君子所不与。 景公马千驷,孔子贤夷齐。 曾孟藐晋楚,原颜甘冻饥。 我爱张车骑,我爱郭汾阳。 大业中兴汉,余基再造唐。 天资既忠厚,以义能自将。 德盛不敢肆,功大不敢当。 匿迹远权势,以身系存亡。 以宽不以刻,以逊不以强。 兹可谓之贤,虽盛其何伤。 博陆岂不伟,区区蔽孽显。 当时虽已幸,其后卒不免。 至于充谧辈,何足污齿牙。 机云死好进,乐晏死佞邪。 下近隋唐闲,其辈尤可嗟。 甚者弊天下,非惟凶而家。 所以富与贵,有时而可恶。 淫夫所不从,奔女所不娶。 色美而行非,嫫母胜西施。 所以汉烈女,深恨蔡文姬。 文姬文姬其奈何,如姬之辈可悲歌。 我欲采药山之阿,亦欲把钓披渔蓑。 茫茫人闲歧路多,不如海水通天河。

译文:

### 诗歌大意 前些日子我正倚靠着桌子休息,有个仆人来敲我的门。他手里拿着一卷诗,这诗立意高远,言辞又温和。我读了三遍直到诗的结尾,特别欣赏你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我心里有一些难以言说的想法,你却已经自己领会到了。我本想不回复你,但又觉得这样会辜负你美好的心意。 我听说世间万物的道理,动和静本来就是它们的特性。有的时候静不如动,有的时候动不如静。问题在于陷入了邪道,大体上还是要回归正道。穷困和显达取决于时运,生死则由命运决定。与其通过不正当的手段获得显达,哪里比得上坚守正道而处于穷困呢。 汉朝的主父偃,最终落得个悲惨的结局。不正义地活着,还不如早早死去。所以那些君子们,都厌恶像盗跖那样长寿却作恶多端。有人说富有不如贫穷,尊贵不如低贱。这种说法可不是随便说说的,也是各有各的见解。贫穷低贱和富有尊贵,也不必刻意去选择或舍弃。一开始用正道去获取,最后用正道去对待。这可不仅仅关系到自身,对时势也有不小的补益。千秋万代都依赖这样的法则,天下人都能从中受益。所以古代的君子,得到富贵也不会拒绝。但如果不能用正道去对待,君子是不会认同的。 齐景公拥有四千匹马的财富,孔子却认为伯夷、叔齐贤良。曾子、孟子轻视强大的晋国和楚国,原宪、颜回甘愿忍受冻饿。我敬佩张车骑(可能指东汉的张堪),也敬佩郭汾阳(郭子仪)。张堪开创大业中兴了汉朝,郭子仪凭借根基再造了唐朝。他们天资忠厚,能用道义来约束自己。德行高尚却不敢放肆,功劳巨大却不敢自居。他们隐藏自己的踪迹,远离权势,自身却维系着国家的存亡。他们待人宽厚而不苛刻,谦逊而不强硬。这样的人才能称得上贤良,即便他们地位显赫又有什么不好呢。 霍光(博陆侯)难道不伟大吗?可他却被不肖子孙蒙蔽。当时虽然幸运,后来终究还是难以避免灾祸。至于贾充、谧(贾谧)这些人,根本不值得一提。陆机、陆云死于追求功名利禄,乐广、晏(可能有误,推测是指一些佞臣)死于谄媚邪恶。到了近一些的隋唐时期,这类人更让人叹息。更严重的是他们祸乱天下,不只是自己家族遭遇凶险。 所以说富有和尊贵,有时候是令人厌恶的。淫荡的男子不会跟他们交往,私奔的女子也不会嫁入他们家。容貌美丽但行为不端,那么嫫母比西施还要强。所以汉朝的烈女,深深痛恨蔡文姬。文姬啊文姬,你又能怎样呢,像她这样的人真是可悲可叹。 我想要到山的角落去采药,也想披着蓑衣去钓鱼。这茫茫人世间岔路太多,还不如海水能通向天河呢。
关于作者
宋代徐积

徐积(1028—1103)北宋聋人教官。字仲车,楚州山阳(今江苏淮安)人。因晚年居楚州南门外,故自号南郭翁。生于宋仁宗天圣六年,卒于徽宗崇宁二年,年七十六岁。政和六年(1116),赐谥节孝处士。家乡人为其建 “徐节孝祠”,明清两代均有修缮,毁于解放初期。《宋史》卷四五九有传。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