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宇文公南

少年从君游,于今已头白。 逡巡三十载,光景如昨日。 追怀当时事,感慨横胸臆。 贤侯在泮水,多士凡数百。 探道先渊源,学文重气格。 君常露华采,流品推第一。 西南有豪俊,自此贵名出。 天池可直上,中减扶摇力。 不免逐鹪鹩,抢榆暂栖息。 北窗换五斗,轻重固不敌。 况当念赤子,安忍负愧色。 归来林下泉,屡把尘衣涤。 南溟徒尔慕,腐鼠莫我吓。 清樽及黄卷,两与圣贤觌。 伊予最不肖,厚幸蒙贲饰。 归田尚无计,苟禄惟自责。 因循得瘖病,放荡成笑疾。 持此答长谣,惭无双白璧。

译文:

我年少的时候就与你一同交游,到如今头发都已经花白了。 一晃三十年过去了,那些过往的时光就好像发生在昨天一样。 回想起当时的那些事情,心中满是感慨。 贤德的官员在学宫里教导大家,当时求学的学子有好几百人。 大家探究学问先追寻根源,学习文章注重气韵风格。 你常常显露出才华光彩,在众人中被公认为第一。 从那时起,西南地区的豪杰俊才中,你的名声就十分显赫。 你本可以像大鹏一样直上天池,却在中途减少了扶摇而上的力量。 不免像鹪鹩一样,在榆树间低飞,暂时栖息。 为了微薄的俸禄去任职,这与你的才能相比实在是太不相称了。 况且你还心怀百姓,又怎忍心背负那愧疚之色。 于是你回到山林间的泉水旁,多次洗涤沾染尘世的衣衫。 你虽羡慕南海的广阔,但也不会被那些如腐鼠般的功名利禄所诱惑。 你时常手持清酒,阅读书卷,与圣贤进行心灵的对话。 而我是最不成器的人,有幸得到你的夸赞和修饰。 我至今都没有归田隐居的办法,只能为了微薄的俸禄而任职,自己也常常为此自责。 我因循守旧,还患上了沉默寡言的毛病,行为放荡成了别人的笑柄。 我用这些话语来回应你长长的歌谣,惭愧自己没有双白璧那样珍贵的言辞。
关于作者
宋代吕陶

吕陶(一○二八~一一○四),字元钧,叫净德,眉州彭山(今属四川)人(《全蜀艺文志》卷五三《吕氏族谱》)。仁宗皇祐进士,官铜梁、寿阳令,太原府判官。神宗熙宁三年(一○七○)又举制科,改蜀州通判,迁知彭州。因反对榷茶,贬监怀安商税。哲宗即位,起知广安军,召为司门郎中,擢殿中侍御史,迁左司谏。元祐二年(一○八七),涉洛蜀党争,出为梓州、成都路转运副使。七年,复入为起居舍人,迁中书舍人,进给事中。哲宗亲政,出知陈州,徙河阳、潞州。绍圣三年(一○九六)坐元祐党籍谪提举潭州南岳庙。徽宗即位,起知梓州。崇宁元年(一一○二)致仕(《净德集》马骐序)。著有《吕陶集》六十卷(《宋史·艺文志》),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所录,辑为《净德集》三十八卷。《宋史》卷三四六、《东都事略》卷九七有传。 吕陶诗,以武英殿珍版《净德集》为底本,参校文津阁《四库全书》本(简称文津阁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文渊阁本)。三本收诗数量稍有不同,以文渊阁本收诗最少,错讹较多。新辑得的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