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孔毅甫州名五首 其三

谪宦寓湖南,憔悴变容质。 老怀极孤穷,益友最亲密。 高轩喜陪从,雅会烦揖屈。 馨香袭芝兰,文采辉陋荜。 谈辩虽纵横,仪范甚专一。 毎闻阳春曲,钦诵不敢佚。 遂将蜀溪纸,连写渐成帙。 惭非高尚者,思古感事物。 当时郢楚士,英秀尽簪绂。 池台今何在,冠剑久沦失。 我忧复辽远,试听暮鸣瑟。 何时还敝庐,一奠九泉骨。 此心实虔望,昭昭有如日。 未尝果山柑,且馔湘江栗。

译文:

我被贬官来到湖南,心情苦闷,面容和体质都变得憔悴不堪。年纪大了,内心极为孤独穷困,好在有极为亲密的好友相伴。 我很高兴能陪从着您乘坐的高大马车,也劳烦您屈尊参加高雅的聚会。您身上散发着如芝兰般的香气,您的文采让我这简陋的屋子都光彩熠熠。您谈论时言辞纵横捭阖,但仪态风范却始终那么专注端庄。 每次听到您如《阳春》般高雅的诗篇,我都满怀钦佩地诵读,不敢有丝毫懈怠。于是我拿出蜀溪的纸张,接连抄写您的诗作,渐渐集成了书卷。 我惭愧自己并非高尚之人,时常追思古人,感慨世间事物的变迁。当年郢楚之地的贤士,那些英俊杰出的人物都身着官服,身居高位。可如今他们当年的池台楼阁在哪里呢?他们的官帽佩剑也早已沉沦消失不见。 我的忧愁又变得更加辽远深沉,听着傍晚传来的瑟声。什么时候我才能回到自己的破旧房屋,去祭奠那九泉之下的亲人呢?我这内心真诚地盼望着,这份心意就像太阳一样明亮。 我还未曾品尝过果山的柑子,暂且吃些湘江的栗子吧。
关于作者
宋代吕陶

吕陶(一○二八~一一○四),字元钧,叫净德,眉州彭山(今属四川)人(《全蜀艺文志》卷五三《吕氏族谱》)。仁宗皇祐进士,官铜梁、寿阳令,太原府判官。神宗熙宁三年(一○七○)又举制科,改蜀州通判,迁知彭州。因反对榷茶,贬监怀安商税。哲宗即位,起知广安军,召为司门郎中,擢殿中侍御史,迁左司谏。元祐二年(一○八七),涉洛蜀党争,出为梓州、成都路转运副使。七年,复入为起居舍人,迁中书舍人,进给事中。哲宗亲政,出知陈州,徙河阳、潞州。绍圣三年(一○九六)坐元祐党籍谪提举潭州南岳庙。徽宗即位,起知梓州。崇宁元年(一一○二)致仕(《净德集》马骐序)。著有《吕陶集》六十卷(《宋史·艺文志》),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所录,辑为《净德集》三十八卷。《宋史》卷三四六、《东都事略》卷九七有传。 吕陶诗,以武英殿珍版《净德集》为底本,参校文津阁《四库全书》本(简称文津阁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文渊阁本)。三本收诗数量稍有不同,以文渊阁本收诗最少,错讹较多。新辑得的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