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运判孙圣微游大慈

西州都会坤之维,地产豊羡人熙熙。 朝庭念远勤抚养,欲壮心腹强四肢。 精求守臣择使者,故有贤业堪依毗。 导宣德泽广流派,讲举政教先本基。 不容蠧弊长芽蘖,直欲赤子皆充肥。 泰然一道遂无事,犴狱衰止文符希。 燕闲何以度岁月,凭仗文酒相追随。 过从僧舍尽幽邃,阅徧画手多神奇。 因嗟唐人值丧乱,奔走至此常怀归。 韬藏绝艺鬰不发,壁间一扫穷精微。 试登高阁凝望久,欲将远眼穷天涯。 山扃水遶气象好,云晴日暖光阴移。 信哉浮生巨河上,鼎势会以一足支。 方今文轨庆混合,帝力何有民何知。 长廊广屡数百载,留得风景资游嬉。 清罇岂特具酬献,髙论不废评是非。 宦游此会亦难得,投笔一笑毫无疑。 又为歌诗载盛事,更唱迭和犹埙箎。 鄙夫幸尔陪雅集,怀抱芬馥兰与芝。 天阍九重劳梦想,回首乡国空迟迟。

译文:

在西边的州郡,它是大地西南方位的重要都会,这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人们生活安乐、和乐融融。朝廷挂念着远方的百姓,用心地对他们进行抚养和治理,就好像要强壮心脏来带动四肢一样重视这里。 精心挑选地方的守臣和朝廷的使者,所以就有了值得依靠的贤能之人。他们将朝廷的恩泽广泛传播,如同水流散开;开展和推行政治教化,把根基打好。不容许像蛀虫一样的弊端生根发芽,一心想要让百姓们都能富足安康。 于是整个地方太平安宁,没有什么事端,监狱里犯人减少,公文也变得稀少。在闲暇的时光里,用什么来度过呢?就依靠着诗文和美酒相伴。 大家相互往来,到僧舍中游玩,那些僧舍都十分幽静深邃,还看遍了许多画家神奇的画作。由此感叹唐代人遭遇丧乱,逃奔到这里,心里却常常想着回归故乡。他们身怀绝技却只能隐藏起来,心中郁闷无法施展,只能在墙壁上尽情挥洒,把技艺发挥到极致。 试着登上高高的楼阁,长久地凝望远方,想要让自己的目光望到天涯海角。山峦环绕,水流曲折,景色十分美好,随着天气晴朗、阳光温暖,时光也慢慢流逝。 确实啊,这短暂的人生就像在大河之上,如同鼎用一只脚支撑着局势。如今国家统一,文字和车轨都一样,帝王的力量默默存在,百姓们也许都没太察觉到。 那长廊和宽敞的场地历经了数百年,还留存着美好的风景供人们游玩嬉戏。美酒可不只是用来相互酬谢,高雅的谈论也不会停止对是非的评判。 在外做官能有这样的聚会实在难得,放下笔开心一笑,没有丝毫迟疑。又创作诗歌来记载这盛大的事情,大家相互唱和,就像埙和箎的声音和谐动听。 我有幸能参与这高雅的集会,心中就像有兰花和灵芝一样芬芳。虽然朝廷遥远,只能在梦里想象,但回首故乡,却只能在心中久久盼望却难以回去。
关于作者
宋代吕陶

吕陶(一○二八~一一○四),字元钧,叫净德,眉州彭山(今属四川)人(《全蜀艺文志》卷五三《吕氏族谱》)。仁宗皇祐进士,官铜梁、寿阳令,太原府判官。神宗熙宁三年(一○七○)又举制科,改蜀州通判,迁知彭州。因反对榷茶,贬监怀安商税。哲宗即位,起知广安军,召为司门郎中,擢殿中侍御史,迁左司谏。元祐二年(一○八七),涉洛蜀党争,出为梓州、成都路转运副使。七年,复入为起居舍人,迁中书舍人,进给事中。哲宗亲政,出知陈州,徙河阳、潞州。绍圣三年(一○九六)坐元祐党籍谪提举潭州南岳庙。徽宗即位,起知梓州。崇宁元年(一一○二)致仕(《净德集》马骐序)。著有《吕陶集》六十卷(《宋史·艺文志》),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所录,辑为《净德集》三十八卷。《宋史》卷三四六、《东都事略》卷九七有传。 吕陶诗,以武英殿珍版《净德集》为底本,参校文津阁《四库全书》本(简称文津阁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文渊阁本)。三本收诗数量稍有不同,以文渊阁本收诗最少,错讹较多。新辑得的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