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有儒林望,聊从使节行。 髙文自经纬,壮志欲澄清。 地镇三峨重,江波万里平。 阔难求畛域,深不为功名。 吉象光图籍,祥风卷旆旌。 巢阿赡鳯彩,运海见鹏程。 事外神锋晦,胸中宝鉴明。 渊源千虑极,肝胆一言倾。 德业期康济,咨询属老成。 定知前席对,有以泽群生。
送俞漕
译文:
您长久以来在儒林之中声望颇高,此次暂且带着皇帝的使节出行履职。
您有着高妙的文章,其内容犹如精心编织的经纬一般条理清晰、文采斐然;您怀有远大的志向,想要澄清天下、匡扶社稷。
您前往的地方有雄伟的三峨山坐镇,显得格外重要;那里的江水波澜壮阔,绵延万里,平静而浩渺。
您的胸怀广阔,难以用界限来衡量;您行事深沉,并非是为了追求个人的功名。
您的到来,就像吉祥的景象照亮了图籍史册,祥瑞的风卷起了旗帜。
您如同栖息在阿阁的凤凰,展现出绚丽的风采;又好似在大海上奋飞的鲲鹏,有着远大的前程。
在日常事务之外,您收敛了自身的锋芒;但您的内心,却像明亮的宝镜一样,洞察世事。
您思考问题深刻全面,千般思虑都能考虑到极致;与人交往真诚坦率,能将肝胆之言毫无保留地倾吐出来。
大家都期望您能凭借品德和功业实现安民济世的目标,遇到事情也都会向您这位德高望重的人咨询。
我坚信,当您得到皇帝的亲近和重用,与皇帝促膝长谈时,一定能提出良策来恩泽百姓。
关于作者
宋代 • 吕陶
吕陶(一○二八~一一○四),字元钧,叫净德,眉州彭山(今属四川)人(《全蜀艺文志》卷五三《吕氏族谱》)。仁宗皇祐进士,官铜梁、寿阳令,太原府判官。神宗熙宁三年(一○七○)又举制科,改蜀州通判,迁知彭州。因反对榷茶,贬监怀安商税。哲宗即位,起知广安军,召为司门郎中,擢殿中侍御史,迁左司谏。元祐二年(一○八七),涉洛蜀党争,出为梓州、成都路转运副使。七年,复入为起居舍人,迁中书舍人,进给事中。哲宗亲政,出知陈州,徙河阳、潞州。绍圣三年(一○九六)坐元祐党籍谪提举潭州南岳庙。徽宗即位,起知梓州。崇宁元年(一一○二)致仕(《净德集》马骐序)。著有《吕陶集》六十卷(《宋史·艺文志》),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所录,辑为《净德集》三十八卷。《宋史》卷三四六、《东都事略》卷九七有传。 吕陶诗,以武英殿珍版《净德集》为底本,参校文津阁《四库全书》本(简称文津阁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文渊阁本)。三本收诗数量稍有不同,以文渊阁本收诗最少,错讹较多。新辑得的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