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号多士,庾信乃辞客。 承家富缣缃,摛文烂组织。 应教来春坊,日坐学士席。 翩翩宫体谣,江左变风格。 巨盗掀台城,狂飚铩孤翮。 南飞江陵宫,杖策赴王绎。 经纶投中兴,感愤补天隙。 大厦岂一士,终此阳九厄。 陆机趋洛阳,夷吾入齐国。 濯足聊委蛇,怀邦已悲恻。 惜哉不遭时,淟涊无伟绩。 王室与身世,沦离两何益。 暮齿哀江南,聊将赋心迹。 楚郡故城阴,或云此遗宅。 寥寥旧山川,莽莾新黍稷。 是非不可求,秋风暮烟白。
庾信宅
译文:
南都向来号称有众多贤士,庾信就是其中擅长辞赋的杰出人物。
他出身世家大族,家中藏有丰富的书籍,写作文章时,文辞华丽得如同绚丽的丝织品一般。
他曾应东宫的征召来到春坊,每日安坐在学士的席位之上。
他那些风格轻快、华美的宫体诗广泛流传,让江左地区的诗歌风格为之一变。
然而,大盗侯景起兵叛乱,攻陷台城,这就像狂风折断了孤鸟的翅膀。
庾信向南逃到江陵的宫廷,拄着拐杖前去投奔梁元帝萧绎。
他想要为国家的中兴出谋划策,怀着满腔的感愤想要弥补国家破碎的局面。
但拯救国家这栋大厦又岂能只靠一个人呢,最终国家还是遭遇了厄运。
这就如同陆机奔赴洛阳、管仲进入齐国一样,庾信也只能暂且委曲求全。可他心中思念着故国,已充满了悲伤。
可惜啊,他生不逢时,在污浊的世道中没能建立伟大的功绩。
无论是王室还是他自己的身世,都陷入沦丧流离的境地,这又有什么益处呢?
到了晚年,他哀伤江南的变迁,只能通过写作《哀江南赋》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
在楚郡的故城背阴处,有人说这里就是庾信曾经居住过的宅子。
眼前的山川依旧,只是显得格外寂寥,田地里长满了茂密的黍稷。
世间的是非对错已难以探究,只有秋风中那傍晚的烟雾白茫茫一片。
关于作者
宋代 • 刘挚
刘挚(一○三○~一○九七),字莘老,永静军东光(今属河北)人。仁宗嘉祐四年(一○五九)进士,试南宫令,徙江陵观察推官。英宗治平中,以韩琦荐补馆阁校勘。神宗熙宁四年(一○七一),迁监察御史里行,屡上书论列新法不便,贬监衡州盐仓。数年后,召入同知太常礼院。元丰初,为开封府推官,迁右司郎中。因建议执政合厅办事,被言者劾以他故,罢官归乡。明年,起知滑州。哲宗立,召为吏部郎中,擢侍御史、御史中丞。元祐六年(一○九一。拜尚书右仆射。挚性峭直,勇于去恶,旋为谗者罗织,出知郓州,徙青州。绍圣初哲宗亲政,以元祐党人累贬鼎州团练副使,新州安置。四年,卒于贬所,年六十八。有《忠肃集》四十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所录,辑为二十卷,其中诗六卷。《宋史》卷三四○有传。 刘挚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清王灏编《畿辅丛书》本(简称畿辅本)。辑得之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