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默本无常,此道知者寡。 君子默诸心,志气纳陶冶。 至神所安潜,可使万物化。 精微与道契,密不见纤罅。 世俗默在口,钤若偶人者。 至其中所骛,逐逐散万马。 我来观默庵,虚白非外假。 天地冥毫芒,今古一昼夜。 物至纷无穷,酬酢甚闲暇。 清净老聃烛,寂寞扬氏驾。 养此将有行,性命妙天下。 相对坐终日,心惬如嘬炙。 赋诗尚何言,聊为默庵谢。
题公安知县柳应辰屯田默庵
译文:
言语和沉默本就没有固定的规则,明白这个道理的人实在是少之又少。
君子把道理默默存于心中,让自己的志气在其中得到陶冶。
那最为高深的精神安稳潜藏着,能让世间万物发生变化。
这种精微的境界与道相契合,严密得连一丝缝隙都看不到。
世俗之人只是把嘴巴闭上保持沉默,就像那些被丝线操控的木偶人一样。
可他们内心所追求的东西,就像那四处奔跑散开的万匹马一样杂乱无章。
我来到这默庵参观,这里的纯净空明并非是从外界得来的。
在这境界里,天地的细微差别都模糊了,古往今来就如同一个昼夜般短暂。
各种事物纷至沓来无穷无尽,但应对起来却十分从容闲暇。
这清净的境界有老子的智慧照亮,有扬雄的思想引领。
涵养这种境界并将其付诸行动,能让生命达到绝妙的境界。
我和友人相对而坐一整天,内心十分惬意,就像吃了烤肉一样满足。
我写诗也不知道还能说些什么,姑且以此诗向这默庵表达我的敬意吧。
关于作者
宋代 • 刘挚
刘挚(一○三○~一○九七),字莘老,永静军东光(今属河北)人。仁宗嘉祐四年(一○五九)进士,试南宫令,徙江陵观察推官。英宗治平中,以韩琦荐补馆阁校勘。神宗熙宁四年(一○七一),迁监察御史里行,屡上书论列新法不便,贬监衡州盐仓。数年后,召入同知太常礼院。元丰初,为开封府推官,迁右司郎中。因建议执政合厅办事,被言者劾以他故,罢官归乡。明年,起知滑州。哲宗立,召为吏部郎中,擢侍御史、御史中丞。元祐六年(一○九一。拜尚书右仆射。挚性峭直,勇于去恶,旋为谗者罗织,出知郓州,徙青州。绍圣初哲宗亲政,以元祐党人累贬鼎州团练副使,新州安置。四年,卒于贬所,年六十八。有《忠肃集》四十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所录,辑为二十卷,其中诗六卷。《宋史》卷三四○有传。 刘挚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清王灏编《畿辅丛书》本(简称畿辅本)。辑得之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