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陵水石天下闻,澹山之胜难具论。 初从崖口入地底,始见殿阁开重门。 乃知兹洞最殊绝,洞中金碧开祇园。 宽平可容万人坐,仰视有若覆盎盆。 虚明最宜朝日照,阴晦常有黑云屯。 盘虬夭矫垂乳下,巨兽突兀巨石蹲。 木香一株在岩壁,人迹峭绝不可扪。 灵仙飞游享此供,常驾飇驭乘云轩。 我来正逢春雨霁,氛翳开廓阳景温。 呀然双穴露天半,笼络万象将并吞。 只疑七窍混沌在,五窍忘失两窍存。 神奇遗迹未泯灭,至今犹有斧凿痕。 云床石屏极隈隩,昔有居士常潜蟠。 避秦不出傲征召,美名遂入贤水源。 咸通曾为二蛇窟,元畅演法蛇辄迁。 从兹其中建佛刹,栖隐不复闻世喧。 惜哉此景久埋没,但与赤子安枯禅。 次山子厚爱山水,探索幽隐穷晨昏。 朝阳迫迮若就狴,石角秃鬝如朝髠。 豪篇矜夸过其实,称誉珉石为玙璠。 环观珍宝欲奄有,不到胜处天所悭。 嗟予至此骇未睹,不暇称赞徒惊叹。 恨无雄文压奇怪,好事略与二子班。 芜词愿勒岩上石,勿使岁久词灭漫。
澹岩
译文:
零陵的山水奇石闻名天下,澹山的胜景却难以详尽描述。
起初从崖口进入地底,才看见殿阁层层门户敞开。
这才知道这个山洞最为独特绝妙,洞内金碧辉煌宛如佛国祇园。
山洞宽敞平坦,能容纳上万人就坐,抬头仰望,好似倒扣着的大盆。
洞内明亮,最适合早晨的阳光照射,阴晦之时常有黑云聚集。
洞顶盘曲的石乳如同虬龙蜿蜒下垂,巨大的石块像猛兽突兀地蹲伏着。
岩壁上长着一株木香花,那里人迹罕至,山势险峻,无法触摸到它。
神仙们在这里自在遨游,享用着这方胜景,常常驾着疾风,乘着云车。
我来的时候,正赶上春雨初停,云雾消散,阳光温暖。
山洞顶上两个洞口豁然敞开在半空,仿佛能将世间万物都收纳其中。
我怀疑这洞就像混沌未开却留有七窍的样子,只是好像丢失了五窍,仅存两窍。
洞内神奇的遗迹还未消失,至今仍留有斧凿的痕迹。
那幽深隐秘处有云床石屏,从前有居士曾在这里隐居。
他为躲避秦朝的战乱,不出来做官,拒绝朝廷的征召,美名因此流传到贤水源头。
唐代咸通年间,这里曾是两条大蛇的巢穴,高僧元畅在这里讲经说法后,蛇就搬走了。
从此,这里建起了佛刹,隐居之人再也听不到尘世的喧嚣。
可惜啊,如此美景长久被埋没,只供修行之人在这里安心禅修。
元结那么热爱山水,早晚不停地探寻幽境。
他称赞的朝阳岩狭窄得像牢狱,石角光秃得像被剃了头发。
他那些华丽的篇章夸赞得言过其实,把普通的石头说成美玉。
他似乎想把所有美景珍宝都占为己有,却没到过这样绝妙的地方,这大概是上天的吝啬吧。
我来到这里,见到如此奇景十分惊骇,来不及称赞,只有满心的惊叹。
遗憾自己没有雄浑的文笔来描绘这奇异的景象,好在对美景的喜爱能和元结他们相比。
我愿把这篇粗糙的诗文刻在岩石上,不要让它随着岁月流逝而磨灭。
关于作者
宋代 • 蒋之奇
蒋之奇(一○三一~一一○四),字颖叔,常州宜兴(今属江苏)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英宗初,擢监察御史。神宗立,转殿中侍御史。因劾欧阳修倾侧反复,贬监道州酒税。熙宁中,历江西、河北、陕西、江、淮、荆、浙发运副使。哲宗元祐初,进天章阁待制、知潭州,改广、瀛、熙州。绍圣中,召为中书舍人、知开封府,进翰林学士兼侍读。元符末,责守汝、庆州。徽宗崇宁元年(一一○二),同知枢密院事,以观文殿学士出知杭州,以疾告归。三年卒,年七十四。有文集杂著百余卷,已佚。今《两宋名贤小集》中存有《三径集》一卷,清光绪盛宣怀《春卿遗稿》中有辑本一卷。《咸淳毗陵志》卷一七、《宋史》卷三四三有传。 蒋之奇诗,以《春卿遗稿》辑本为第一卷,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本(其中已见《春卿遗稿》者删省)及新辑得散见各书之诗篇,合编为第二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