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海歌

我来灵峰瞰沧海,夜半起坐望海亭。 沈沈水面正阴黑,六龙衔日波未平。 三更阳谷光气发,五色变怪不可名。 洪涛汹涌如鼎沸,蛟蜃伏匿鱼龙惊。 金鸦腾曙若木末,烟消雾散天下明。 狂风喧豗簸巨浪,犹似百面雷鼓鸣。 崩腾荡沃卷五岳,鳞鬣磨荡鲸与鹏。 嵯峨忽骇陵谷变,雪山千仞天际横。 飘飘番船随上下,出没仅若水中萍。 忽然风霁万籁息,金波熨帖一练平。 碧波湛湛千万顷,参错岛屿浮杯罂。 三江五湖亦甚大,视此乃类蹄中泓。 琉球佛齐日本国,隐隐微见烟林青。 三山历历亦可数,突兀下有鳌头撑。 惜哉秦王不至此,劳心徒欲求长生。 我虽流落寄海上,独此寄寓亦可矜。 行当结茅炼金液,以待九转金丹成。 仙飞羽化会有日,直跨三岛梯青冥。 他年故人或相问,请来访我于蓬瀛。

译文:

诗中存在较多缺字,可能影响完整准确的理解和翻译,但我会根据现有的内容大致将其翻译成现代汉语: 我来到灵峰,面对着沧海,半夜起身坐在望海亭上。 沉沉的水面一片阴黑,六条龙拉着太阳,海面还未平静。 五更时分,阳谷之地光芒散发,五彩的变化奇异得难以形容。 洪涛汹涌,就像鼎中沸水翻滚,蛟龙和大蛤都潜伏藏匿,鱼和龙都受到了惊吓。 金乌(太阳)从若木的树梢腾起,烟消雾散,天下明亮起来。 狂风呼啸,翻动着巨浪,就好像上百面雷鼓同时敲响。 波涛奔腾激荡,仿佛能撼动五岳,鲸鱼和大鹏的鳞片与鱼鳍在水中摩擦。 波涛忽然高耸,让人惊骇于陵谷的变化,像千仞的雪山在天边横亘。 漂泊的番船随着波涛上下起伏,出没在海面,仅仅如同水中的浮萍。 忽然间风停了,万籁俱寂,海面像用金斗熨过一样,平整得如同一匹白练。 碧波荡漾,有千万顷之广,参差错落的岛屿就像杯盘和酒壶。 三江五湖的水域也算很大了,但和这大海相比,就如同马蹄印里的小水坑。 琉球、佛齐、日本这些国家,隐隐约约能看到烟雾笼罩下的树林呈青色。 传说中的三座仙山也能清晰地数出来,它们突兀地矗立,下面好像有鳌头支撑着。 可惜啊,秦始皇没有来到这里,白白地劳心费力去寻求长生不老之法。 我虽然流落在这海上,但独自寄情于此也值得让人怜惜。 我应当在这里搭建茅屋炼制金液丹,等待九转仙丹炼成。 成仙飞升的日子总会到来,我将直接跨越三座仙岛,登上青天。 以后如果有故人问起我,请他们到蓬莱、瀛洲这些仙山来找我。
关于作者
宋代蒋之奇

蒋之奇(一○三一~一一○四),字颖叔,常州宜兴(今属江苏)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英宗初,擢监察御史。神宗立,转殿中侍御史。因劾欧阳修倾侧反复,贬监道州酒税。熙宁中,历江西、河北、陕西、江、淮、荆、浙发运副使。哲宗元祐初,进天章阁待制、知潭州,改广、瀛、熙州。绍圣中,召为中书舍人、知开封府,进翰林学士兼侍读。元符末,责守汝、庆州。徽宗崇宁元年(一一○二),同知枢密院事,以观文殿学士出知杭州,以疾告归。三年卒,年七十四。有文集杂著百余卷,已佚。今《两宋名贤小集》中存有《三径集》一卷,清光绪盛宣怀《春卿遗稿》中有辑本一卷。《咸淳毗陵志》卷一七、《宋史》卷三四三有传。 蒋之奇诗,以《春卿遗稿》辑本为第一卷,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本(其中已见《春卿遗稿》者删省)及新辑得散见各书之诗篇,合编为第二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