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江长桥

老匠铁手风运斤,一挟刃入千山髠。 明堂有在不见用,此为失地犹济人。 西潴巨泽江海通,狞风撼地波撑空。 当道独能支地险,更东安得与天穷。 莫比垂天绅,莫比跨地带。 渇龙枯死干无鳞,绝海失舟踏鲸背。 秦帝东游逐仙迹,累重肉多飞未得。 三洲水隔不到山,借得紫虹千万尺。 平时尘土埋英雄,吾亦弃剑来游东。 欲观水尽朝宗海,安得身乘破浪风。 为约他年可归处,频倚栏干不思去。 季鹰范蠡不足奇,待我为名千古归。

译文:

技艺高超的老工匠有着如铁般刚劲的双手,挥动斧头就像风一样迅速,一斧头下去,仿佛让千山的树木都被砍光。本可用于建造明堂的材料,却没得到那样的重用,不过在这里跨越江河也能救济行人。 桥西边蓄积着巨大的湖泽,与江海相通,狂风呼啸撼动大地,波涛汹涌仿佛要撑破天空。这桥独自横在要道上,能抵御地势的险恶,它伸向东方,似乎能与天比高。 不要把它比作天边垂下的丝带,也不要把它比作横跨大地的腰带。它更像是口渴而死、身上干得没有鳞片的巨龙,又像是在茫茫大海中失去船只的人脚下踩着的鲸背。 当年秦始皇东游寻找仙迹,他身宽体重飞不起来。隔着三洲的水,到不了对面的山,只能借这座像紫色彩虹般的长桥跨越千万尺的距离。 平日里,尘土常常掩埋了英雄的光芒,我也弃剑来到东方游历。我想要看尽水流奔腾归入大海的景象,可怎样才能乘着破浪之风前行呢? 我与这桥相约,等将来有可归之处时再回来。我频繁地倚靠在桥的栏杆上,久久不愿离去。张季鹰和范蠡的事迹不算稀奇,等我也要成就千古之名后再荣归故里。
关于作者
宋代王令

王令(1032~1059)北宋诗人。初字钟美,后改字逢原。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 5岁丧父母,随其叔祖王乙居广陵(今江苏扬州)。长大后在天长、高邮等地以教学为生,有治国安民之志。王安石对其文章和为人皆甚推重。有《广陵先生文章》、《十七史蒙求》。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