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赠西川御史薛端公益州司理刘大著陕路运使臧殿院梓州提刑唐察院

四贤同在两川时,不独民间鬭察微。 蜀魄血流啼亦少,巴猿肠断叫应稀。 文君酒旨停红旆,神女云从慝绣衣。 雪尽沉冤题尽景,齐看诏向十州归。

译文:

在这两川之地,薛端公、刘大著、臧殿院、唐察院这四位贤能之士一同任职。他们可不只是关注民间那些细微之事。 他们明察秋毫,使得那些冤屈得到昭雪,就好像那原本因冤屈而悲啼的蜀魄(传说中的杜鹃鸟),因为冤情少了,流血悲啼的情况也变少了;巴地的猿猴原本常因哀愁断肠而啼叫,如今也因世道清明而叫声稀少。 他们为官清正,像卓文君美酒的芳香也无法让他们停下公正执法的脚步,那酒肆前的红色酒旗虽飘,他们却不为所动。巫山神女的行云虽然曼妙,可他们身着绣衣执法,不为美色所迷惑,那些不正之风都在他们面前藏匿起来。 积雪消融,沉冤得雪,他们不仅公正地处理了案件,还不忘欣赏当地的美景并题诗作赋。大家都期待着,不久之后,他们能一同带着朝廷的诏书,荣耀地从这十个州返回京城。
关于作者
宋代魏野

魏野(九六○~一○二○),字仲先,号草堂居士,陕州陕县(今属河南)人(《东都事略》卷一一八作蜀人)。一生不仕,居陕县东郊。真宗大中祥符四年(一○一一)被荐征召,力辞不赴。广交僧道隠者,与当时名流寇准、王旦等亦有诗赋往还。天禧三年(一○一九)十二月九日卒,年六十。卒后赠秘书省著作郎。有《草堂集》,生前已行于世。死后,其子魏闲总其诗重编为《巨鹿东观集》十卷。《宋史》卷四五七、《东都事略》卷一一八有传。 魏野诗,前十卷以一九二五年贵池刘氏影宋刊本《巨鹿东观集》为底本,校以宋绍定元年严陵郡斋刻本(残四~六卷,以明抄本配足,简称明抄配宋本,藏北京图书馆)、旧山楼藏清钞本(简称旧山楼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张蓉镜藏清钞本(简称张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章钰藏清钞本(简称章本)、宋筠录温忠翰校跋本(简称温校)、赵氏峭帆楼一九一四年刊本(简称赵本)、傅增湘批校本(简称傅校)、陈思辑《两宋名贤小集》(清初钞本,收《草堂集》三卷,简称草堂集本)等。另从《草堂集》、《全芳备祖》等书辑得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