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宋代 沈辽 七月十日天阴 七月十日天阴 2 次阅读 纠错 宋代 • 沈辽 江海积阴地,浮云朝莫生。 秋来不为雨,庭户含孤清。 南方八九月,残暑尚未平。 大火正西流,迺得逃炎蒸。 衰柳弄金飇,幽蝉咽复鸣。 渐欣泉石趣,已厌葛衣轻。 夙昔抱幽志,何心守硁硁。 已能闭诸外,无忧人事萦。 译文: 在江海之畔,这一片积聚着阴云的地方,无论清晨还是傍晚,浮云总是不断地生成。秋天已经来临,却不见雨水落下,庭院和门户都透着一股孤寂清冷的气息。 在南方,八九月份的时候,残留的暑气还没有完全消散。大火星正朝着西方流转,到那时才能摆脱这炎热的煎熬。 衰败的柳树在秋风中摇曳,秋风如金飇般掠过;幽静处的蝉儿时断时续地鸣叫着,声音呜咽。我渐渐欣赏起这泉石之间的意趣,已经开始厌烦身上轻薄的葛衣了。 往昔我心中就怀着高洁的志向,又怎会一心去恪守那些固执浅陋的准则呢?我已经能够将外界的纷扰隔绝在外,也就不用担心被人世间的琐事所缠绕了。 标签: 宋诗 关于作者 宋代 • 沈辽 沈辽(1032—1085),字睿达,宋钱塘(今余杭)人。沈遘的弟弟,《梦溪笔谈》作者沈括的同族兄弟。自幼嗜读《左传》、《汉书》,曾巩、苏轼、黄庭坚常与之唱和,王安石、曾布皆习其笔法。本无意于功名,王安石曾有“风流谢安石,潇洒陶渊明”之称。后由三司使吴充举荐,负责监内藏库。 纳兰青云 ×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