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辰年五月十五日夜澧阳观月

少年怅不乐,明日何为哉。 扬眉一遐赏,寂寂更伤怀。 念昔吾州乐,泛舟湖上来。 佳宾适所好,欢计成金罍。 妖歌有送响,度曲清且哀。 留连夕阳下,夜色起山隈。 光明水晶域,素彩中天开。 龙香弄微风,四顾绝纤埃。 澄波照上下,倒影出瑶台。 红烛渐向微,始知夜漏催。 美人屡更衣,含笑玉山𬯎。 欢乐殊未央,鼓枻中洲回。 人生无忧患,遇乐且衔杯。 怅余失交臂,万里来天涯。 羁愁那无感,情虑长如灰。 神游忽自笑,安知顾形骸。

译文:

年少的时候常常惆怅不快乐,不知道明天又能怎样。 我扬起眉毛远望欣赏这月色,寂静中却更觉伤怀。 回忆过去在故乡时的快乐时光,我曾在湖面上泛舟游玩。 佳客们都各得其所,大家欢快地举杯畅饮。 妖冶的歌声余音袅袅,唱的曲子清澈又哀伤。 我们在夕阳下流连忘返,夜色从山的拐弯处悄然升起。 那湖水如水晶世界般明亮,洁白的月光在中天铺展开来。 微风中仿佛有龙涎香的味道,环顾四周,一点尘埃都没有。 清澈的水波上下映照,水中倒映出如瑶台般的美景。 红烛的光芒渐渐微弱,这才知道夜已经深了。 美人多次更换衣服,含笑醉倒如玉山崩塌。 欢乐还远远没有结束,我们划船从湖中小洲返回。 人生如果没有忧患,遇到欢乐就该尽情饮酒。 可遗憾的是我错失了那些美好时光,如今万里漂泊来到天涯。 羁旅的愁绪怎能没有感触,我的情思长久地如死灰一般。 精神遨游时忽然自我嘲笑,哪里还顾得上这副形骸啊。
关于作者
宋代沈辽

沈辽(1032—1085),字睿达,宋钱塘(今余杭)人。沈遘的弟弟,《梦溪笔谈》作者沈括的同族兄弟。自幼嗜读《左传》、《汉书》,曾巩、苏轼、黄庭坚常与之唱和,王安石、曾布皆习其笔法。本无意于功名,王安石曾有“风流谢安石,潇洒陶渊明”之称。后由三司使吴充举荐,负责监内藏库。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