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溽

楚梅半已熟,苦雨含凄怆。 不嫌茅屋疏,顿喜方池涨。 洞庭纳七泽,万里相摇漾。 凝阴有余润,霶霈剧浩荡。 古称卑湿地,久痗累丁壮。 况我憔悴人,那能保亡恙。 莲下双凫嬉,竹里阴泉响。 幸无世虑迫,聊且安俯仰。

译文:

在这楚地,梅子大半已经成熟,而恼人的阴雨连绵不断,透着一股凄凄惨惨的味道。 我并不嫌弃这简陋、四处透风的茅屋,反而看到池塘里的水因为这雨水迅速涨起来,心里感到一阵欣喜。 洞庭湖收纳了周边众多的湖泽之水,水面浩浩荡荡,在万里的天地间摇荡起伏。天空中那浓重的阴云还带着湿润的水汽,大雨倾盆而下,水流汹涌浩荡。 自古以来,这里就被称作地势低洼潮湿的地方,长时间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连健壮的青壮年都难免会染上疾病,身体虚弱。 何况我本就是个面容憔悴、身体不佳的人,又怎能保证自己能安然无恙呢? 在莲花下面,有一对野鸭欢快地嬉戏玩耍;竹林之中,暗藏的泉水潺潺作响,发出悦耳的声响。 幸好没有世俗的烦恼和忧虑来逼迫我,我姑且就这样安安静静地生活,随意地度日吧。
关于作者
宋代沈辽

沈辽(1032—1085),字睿达,宋钱塘(今余杭)人。沈遘的弟弟,《梦溪笔谈》作者沈括的同族兄弟。自幼嗜读《左传》、《汉书》,曾巩、苏轼、黄庭坚常与之唱和,王安石、曾布皆习其笔法。本无意于功名,王安石曾有“风流谢安石,潇洒陶渊明”之称。后由三司使吴充举荐,负责监内藏库。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