讽仕 其一

仁治贵不杀,为吏滋顽蔽。 孰谓才不才,跂跂在髙位。 诏策暴过恶,行建元侯旆。 冗散坐奸赃,还来咨善地。 世无三年黜,焉得终身废。 遂使贪猾人,昂昂罔知畏。 政治明赏罚,于法不假易。 吁嗟韩冯翊,胡为子孙戒。

译文:

以仁治国,可贵之处在于尽量避免杀戮,但如今当官的人却滋生出很多顽固的弊病。 谁还去说什么有才能和没才能呢,那些平庸无能之辈却高高地占据着重要的官位。 皇帝的诏书虽然公布了官员们的过错恶行,但他们却依旧能够高挂着诸侯的旗帜,出行威风不减。 那些贪污渎职、行为不端的闲散官员,犯了事之后还能被派到好地方去任职。 世上如果没有连续三年考核不通过就被罢黜的制度,又怎么能让那些庸官终身不再任用呢? 这就使得那些贪婪狡猾的人,昂首挺胸、毫无畏惧之心。 治理国家政治,应当明确赏罚制度,对于法律不能随意更改通融。 可叹啊,像西汉时清正刚直的韩延寿(冯翊是他曾担任的官职),他本是一心为公、执法严明,为什么后人却要把他的遭遇当作教训来告诫子孙呢。
关于作者
宋代沈辽

沈辽(1032—1085),字睿达,宋钱塘(今余杭)人。沈遘的弟弟,《梦溪笔谈》作者沈括的同族兄弟。自幼嗜读《左传》、《汉书》,曾巩、苏轼、黄庭坚常与之唱和,王安石、曾布皆习其笔法。本无意于功名,王安石曾有“风流谢安石,潇洒陶渊明”之称。后由三司使吴充举荐,负责监内藏库。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