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清道

少年好书老弥笃,牙籖锦囊数百轴。 江左墨妙世不瞩,有唐诸公粗可录。 诸公草法无可称,中叶始有张颠名。 张颠下笔有神会,其妙不似点画成。 后来沙门有藏真,措意潇洒尤更精。 当时二子最名盛,至今学者皆伏膺。 本朝苏公名弟兄,汝南蒲阳亦有声。 比来诸公已老死,其余卑俗类可憎。 我昔乘兴游都城,列子示我新素屏。 始知无择得此道,长沙道人今复生。 归来穷巷掩柴荆,惠然相访得忘形。 赠我数行岂无意,势如九河注沧溟。 中间龙蜃降没升,欢伏不暇独可惊。 自欲何能谢言情,欲赠金玉还愧轻。 慇懃之揖喜不胜,使我驱雾老眼明。

译文:

年轻人就喜爱书法,到老了更是痴迷。他收藏着用象牙做书签、装在锦囊中保护的数百轴书法作品。 江南那些精妙绝伦的墨宝,世间已很难见到了,唐朝诸位书家的作品勉强还值得收录留存。不过唐朝那些书家的草书没什么值得称赞的,到了唐朝中期才出了个叫张旭的人,声名远扬。张旭下笔的时候好像与神意会,他的书法之妙,不像是靠一点一画写出来的。 后来有个和尚怀素,他着意于书法,风格潇洒,技艺更加精湛。当时张旭和怀素这两个人最为出名,到现在学习书法的人都对他们心悦诚服。 本朝的苏轼、苏辙兄弟在书法界很有名气,汝南的某人和蒲阳的某人在书法上也有一定声誉。近来这些有名的书家都已离世,其余的人书法风格卑下俗气,实在让人厌恶。 我从前曾经乘兴游览都城,列子给我展示了新的白色屏风。这时我才知道无择深得书法之道,他就如同长沙僧人怀素再世一般。 我回到偏僻的小巷,掩上柴门。无择友好地前来拜访,我们相谈甚欢,不拘形迹。他赠给我几行书法作品,这并非没有深意,那书法的气势就如同九条大河注入沧海一样磅礴。 书法作品中线条的走势就好像蛟龙和大蛤在水中沉浮升降,我看得满心欢喜,来不及仔细欣赏,只有惊叹不已。我自己能有什么本事来表达感激之情呢,想赠送金玉又觉得太轻,不足以表达我的心意。 我诚恳地拱手致谢,满心欢喜,这书法就像驱散了我眼前的迷雾,让我这双老眼也明亮起来。
关于作者
宋代沈辽

沈辽(1032—1085),字睿达,宋钱塘(今余杭)人。沈遘的弟弟,《梦溪笔谈》作者沈括的同族兄弟。自幼嗜读《左传》、《汉书》,曾巩、苏轼、黄庭坚常与之唱和,王安石、曾布皆习其笔法。本无意于功名,王安石曾有“风流谢安石,潇洒陶渊明”之称。后由三司使吴充举荐,负责监内藏库。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