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石门

穷居谢世故,久厌夷落喧。 出亦何所适,往往傲石门。 石门在山腰,东西列祇园。 崈崖三折上,苍壁烟岚昏。 松下閴无人,唯有风中幡。 安得嵇阮流,相与抗玄言。 群鹗感余颡,日暮噪阴樊。 吾衰那复辨,孤吹拂归轩。

译文:

我隐居在这偏远之地,避开了世间的纷纷扰扰,早就厌烦了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喧闹。 出门又能去哪里呢?常常就傲然前往石门这个地方。 石门坐落在山腰之处,东西两边排列着如同祇园一般的佛寺。 沿着重重山崖曲折向上攀登,那青色的石壁被烟霭和山岚笼罩,显得昏暗朦胧。 松树林里寂静无声,空无一人,只有那风中飘动的经幡。 怎样才能遇到像嵇康、阮籍那样的人物,和他们一起高谈玄妙的哲理呢? 一群鹗鸟似乎感应到了我的额头(有说法认为“感余颡”是鹗鸟感应到人的某种气场之类),天色渐晚,它们在山阴的树林中聒噪着。 我已经衰老,哪里还能去分辨这些嘈杂的声音,只有孤独的风,吹拂着我归去的车驾。
关于作者
宋代沈辽

沈辽(1032—1085),字睿达,宋钱塘(今余杭)人。沈遘的弟弟,《梦溪笔谈》作者沈括的同族兄弟。自幼嗜读《左传》、《汉书》,曾巩、苏轼、黄庭坚常与之唱和,王安石、曾布皆习其笔法。本无意于功名,王安石曾有“风流谢安石,潇洒陶渊明”之称。后由三司使吴充举荐,负责监内藏库。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