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僧岩

潇湘山水穷欲偏,最后乃得禅僧岩。 禅僧成道久已化,独有崖崿青巉巉。 降身入洞不甚险,突兀三室谁雕劖。 东西有道若蛇窦,白云羃羃门无缄。 持火旁行不知际,七穿八窍遥相衔。 涓涓乳泉白如雪,由来此地殊仙凡。 主人引我复深入,行指岰穴尤嵌岩。 中间石鼓有异响,击拊想可参韶咸。 吾身久病苦下湿,复畏神怪来邀搀。 直趣出洞上南𪩘,豁若巨海张云帆。 山花斓斑出竹杪,亦有禽鸟声諵諵。 欲还未可复小驻,日脚已过东冈杉。

译文:

我几乎游遍了潇湘一带的山水,最后才寻得了禅僧岩。当年在此成道的禅僧早已圆寂化作过往,唯有那险峻的山崖依旧是一片青苍。 我俯身进入山洞,发现倒也不是特别危险。山洞中突兀地有三个石室,也不知是何人雕琢而成。山洞东西两侧有像蛇洞一样的通道,洞口白云缭绕,仿佛没有门来关闭。 我手持火把在洞内前行,看不到尽头,洞穴七弯八拐、相互连通。石钟乳上渗出的泉水细细流淌,洁白如雪。这里果然是超凡脱俗之地,不同于人间。 洞主人带着我继续往深处走,他指着那幽深的洞穴,说那里的山岩尤其险峻。洞中有石鼓,敲击时会发出奇异的声响,想来这声音可以和古乐相媲美。 我长期患病,身体最怕潮湿,又害怕洞里的神怪前来侵扰。于是我径直出了山洞,登上南面的山峰,顿时感觉豁然开朗,就像在大海上扬起了风帆。 山花斑斓地从竹梢间探出头来,还有禽鸟叽叽喳喳地叫着。我本想返回,却又舍不得离开,便稍作停留,这时太阳已经越过了东边山冈上的杉树。
关于作者
宋代沈辽

沈辽(1032—1085),字睿达,宋钱塘(今余杭)人。沈遘的弟弟,《梦溪笔谈》作者沈括的同族兄弟。自幼嗜读《左传》、《汉书》,曾巩、苏轼、黄庭坚常与之唱和,王安石、曾布皆习其笔法。本无意于功名,王安石曾有“风流谢安石,潇洒陶渊明”之称。后由三司使吴充举荐,负责监内藏库。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