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相所示论书聊复戯酬

野舍老余生,雅尚今已惬。 不逃世忧患,余事寄巾蹀。 行寻青山转,坐对青山叠。 欲随白云去,傥与幽人接。 盘桓太清洞,怅望长江艓。 昔时古锦嚢,今还白羽箑。 不复叔夜煆,真得孙登摄。 九华一枯藜,青溪一孤楫。 得丧苟自达,死生安足惵。 朱颜久不驻,白髪何为镊。 群物自流转,吾生寄天燮。 德相屡相过,老夫宁足蹑。 由来废井水,不如长剑铗。 往往论书法,轩轩两目睫。 中郎石经在,元常表军捷。 汉魏多传人,至宋有遗帖。 唐室初最盛,渐衰自中叶。 欧虞缅谁嗣,颜桞何足躐。 篆籕昔难工,草圣谁敢輙。 巨山作散隶,雄古掀龙鬛。 贞观喜飞白,凌厉腾春蝶。 岂特豁神观,直可祛鬼魇。 古人有所寓,天性难必协。 所志有小大,其材有勇怯。 或惮懦文雅,或轩昂豪侠。 或转战鞍马,或驱驰弋猎。 或发于止谏,或得于讼牒。 或奋夺床陛,或造成械槢。 或为神所追,或自执所劫。 或醉以贾祸,或诈以行谍。 或习于娱乐,或劳于呿嗋。 有灿如文锦,有劲如金𬂩。 有倚如戈锋,有点如山嶪。 有驶或如波,有媚或如靥。 或腾如烟霏,或落如鸟跕。 渊妙欲飞动,拙恶愧偏擪。 当寝或不寐,当昼亦忘馌。 有誉终甚微,或毁则群嗫。 为功有不至,考古安能厌。 十年幸能就,万金毫岂浥。 金玉敷卷轴,龙蛇閟箱笈。 是惟小夫技,宁当丈夫业。 譬如论唐虞,何曾道郇叶。 如君负髙识,于此何足挟。 一战虽未霸,遐心岂即怗。 朝廷方洽熙,四夷皆远慑。 坐复洮河地,直捣幽燕脇。 朝夕奏奇功,群儒争鼓箧。 太平任文治,战血何烦喋。 道德以为宇,威武以为堞。 岂比叔孙生,杂用随何颊。 吾衰何可道,不死同原涉。

译文:

我在这山野村舍中安度余生,向来的高雅志趣如今算是得到了满足。 我无法逃离这世间的忧患,便把多余的精力寄托在书法之中。 我时而漫步,随着青山蜿蜒前行;时而静坐,面对重重叠叠的青山。 我真想跟随白云而去,或许能与那幽隐之人相遇结交。 我在太清洞中徘徊流连,怅然望着长江上的小船。 昔日曾有装着书法作品的古锦囊,如今只剩下白羽扇。 不再像嵇康那样锻造,倒真像是得到了孙登的摄化引导。 我有九华山的一根枯藜杖,青溪上的一叶孤舟。 如果能看透得失,生死又有什么值得恐惧的呢。 青春容颜早已逝去,白发又何必去拔除。 世间万物自然流转变化,我的一生也寄托于天地的变化之中。 德相多次来看望我,我这老头哪值得您如此关注。 就像那废弃的井水,比不上长剑的锋利。 我们常常在一起谈论书法,双眼明亮而神采飞扬。 蔡邕的石经还留存于世,钟繇曾上表报捷。 汉魏时期有很多书法传人,到了宋代还有前代遗留的字帖。 唐朝初期书法最为兴盛,从中叶开始逐渐衰落。 欧阳询和虞世南的书法风格久远,有谁能继承呢?颜真卿和柳公权的书法也难以超越。 篆书和籀书过去就很难写得精妙,草圣之位又有谁敢轻易觊觎。 卫瓘创作散隶,字体雄奇古朴,如巨龙掀起鬃毛。 唐太宗喜爱飞白书,其书风凌厉,如春日蝴蝶腾飞。 这些书法作品不仅能让人开阔精神视野,简直可以祛除鬼魅的侵扰。 古人在书法中有所寄托,但他们的天性未必都能契合。 他们的志向有大小之分,才能也有勇敢和怯懦之别。 有的人怯懦而文雅,有的人轩昂而豪侠。 有的人在鞍马上转战四方,有的人在打猎中驱驰奔波。 有的人因直言进谏而抒发情感,有的人从诉讼文书中获得灵感。 有的人在朝堂上奋勇争夺,有的人制造器械工具。 有的人仿佛被神灵驱使,有的人自己陷入困境。 有的人因醉酒而招来灾祸,有的人用欺诈手段进行间谍活动。 有的人沉迷于娱乐,有的人因说话而劳累。 书法有的如华美的锦缎般灿烂,有的如金属夹子般刚劲。 有的笔画如戈锋般斜倚,有的点画如山岳般高耸。 有的笔画流畅如波浪,有的笔画妩媚如笑靥。 有的笔画飞扬如烟云,有的笔画飘落如鸟落。 书法的高深精妙之处灵动欲飞,而我拙劣的书法实在惭愧。 我有时该睡觉却睡不着,白天也会忘记吃饭。 得到的赞誉终究很微薄,受到的诋毁却很多人在悄悄议论。 书法功夫还未达到完美境界,考古研究又怎能满足。 辛辛苦苦十年才稍有成就,即便价值万金的毛笔也难以写尽其中奥妙。 书法作品像金玉般铺满卷轴,又像龙蛇般藏于箱笼书笈。 这不过是小技艺罢了,哪里算得上大丈夫的事业。 就好比谈论唐尧虞舜的盛世,谁会提及郇国和叶国这样的小国。 像您有高远的见识,又何必执着于书法呢。 虽然暂时还未取得巨大成就,但远大的志向怎会就此安定。 朝廷如今正处于和谐兴盛之时,四方夷狄都已被远远震慑。 很快就能收复洮河地区,直接攻打幽燕的要害。 早晚能奏上奇功,到那时众儒生都会争着打开书箱。 太平之世依靠文治,又何必让战争的鲜血四处飞溅。 用道德作为房屋,用威武作为城墙。 这哪里能和叔孙通相比,他杂用随何那样的口舌之术。 我已衰老,还有什么可说的,不死也和原涉一样罢了。
关于作者
宋代沈辽

沈辽(1032—1085),字睿达,宋钱塘(今余杭)人。沈遘的弟弟,《梦溪笔谈》作者沈括的同族兄弟。自幼嗜读《左传》、《汉书》,曾巩、苏轼、黄庭坚常与之唱和,王安石、曾布皆习其笔法。本无意于功名,王安石曾有“风流谢安石,潇洒陶渊明”之称。后由三司使吴充举荐,负责监内藏库。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