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创二山

左山丛古木,萦带多美竹。 右山少平地,硱磳断苍玉。 于此岂无竹,萧疏倚岩谷。 上参九顶道,俯浸青谿澳。 于彼岂无石,嵌崖大如屋。 景业读书处,基构有遗躅。 始吾购二山,何为不相属。 中间古兰若,台观当山腹。 岩洞九十七,龙蛇所潜伏。 昔人作轩榭,髙深寄林麓。 我乃巢西崦,手自亲锄𣃁。 青溪漫无际,岛屿相重复。 雨余山更佳,春流涨平峪。 下矙池阳市,修烟弄芬馥。 大江天上来,淮山点眉绿。 老夫岂无意,落日傲鸿鹄。 东岭亦诛茆,小庵粗容足。 六峰引南睇,九华势相续。 白云与谁期,千载媚平陆。 清旷无俗韵,修明资远目。 去秋已种麦,今春复栽粟。 野老岂余欺,东坡幸膏沐。 二山谁与适,最与枯藤熟。 相见讵无人,顾我真麋鹿。 百年一瞬事,何暇知委曲。 得此化余年,不问君平卜。

译文:

左边的山峦上古木丛生,山间像丝带般缠绕着许多美竹。右边的山很少有平坦之地,怪石嶙峋,好似断裂的苍玉。 这右边的山难道没有竹子吗?只是稀疏地生长在岩谷之间。向上可以连通到九顶山的道路,向下则浸在青溪的河湾里。那山上难道没有石头吗?陡峭山崖上的巨石大得像房屋。 这里是景业曾经读书的地方,还留存着当年建筑的遗迹。当初我买下这两座山时,奇怪它们为何并不相连。中间有一座古老的佛寺,亭台楼阁位于山的中部。山上有九十七处岩洞,是龙蛇潜藏的地方。 昔日有人在这里建造轩榭,将其建在幽深的山林之中。我在西山坳筑巢居住,还亲自拿起锄头开垦土地。青溪漫无边际,岛屿重重叠叠。雨后的山峦更加秀丽,春天的溪水涨满了平缓的山谷。 向下俯瞰池阳市,袅袅炊烟散发着芬芳。大江仿佛从天上奔腾而来,淮山像美人的眉黛一样翠绿。老夫我难道没有自己的想法吗?在落日余晖中,我傲然自得如鸿鹄一般。 我在东岭也割草建房,一座小庵勉强能容身。向南眺望能看到六峰连绵,与九华山的山势相连接。我与白云有什么约定呢?它千年以来都妩媚地映照在平地上。 这里清幽空旷,没有世俗的韵味,视野开阔可以极目远眺。去年秋天我已经种上了麦子,今年春天又栽种了粟米。村里的老人不会欺骗我,这东坡之地有幸得到滋润。 这两座山我与谁一同欣赏呢?最熟悉的就是那枯藤。难道真的没有人来看我吗?只是我觉得自己就像山野间的麋鹿般自在。 百年时光不过是一瞬间的事,哪有闲暇去知晓那些琐碎之事。能在这里安度余年,我也不用像严君平那样去占卜未来了。
关于作者
宋代沈辽

沈辽(1032—1085),字睿达,宋钱塘(今余杭)人。沈遘的弟弟,《梦溪笔谈》作者沈括的同族兄弟。自幼嗜读《左传》、《汉书》,曾巩、苏轼、黄庭坚常与之唱和,王安石、曾布皆习其笔法。本无意于功名,王安石曾有“风流谢安石,潇洒陶渊明”之称。后由三司使吴充举荐,负责监内藏库。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