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湖际天碧,浩荡浮万象。 中有洞庭山,天作蓬壶样。 芦苇秋萧萧,时闻发渔唱。 风顺如可寻,月明迷所向。 有人在扁舟,髪白意夷旷。 扣舷了不顾,出没信波浪。 心已类水石,何由知得丧。 遗民至如今,自古惟越相。 初为吴都囚,君臣忧醢酱。 忍耻人谓愚,祈生世知妄。 尪癯脱万死,归国奇谋创。 行师舞群姓,下令跃诸将。 夜半覆姑苏,夫差始悲怆。 安恻宽晷刻,反掌成伯王。 江山入会稽,功高谁与抗。 宠利速祸败,忠臣半诛放。 遯去举邦求,君王铸形状。 寂寥数千年,相见霜缣上。
三高祠咏古三首 其一
译文:
### 前言
《三高祠咏古三首 其一》围绕太湖中的洞庭山展开,描绘了其浩渺的湖景与隐居者的闲适,接着以范蠡为例,讲述他辅佐越王勾践复国称霸的事迹以及功成身退的明智之举,借古讽今,感慨名利易招祸,赞扬范蠡的超脱。
### 全文翻译
太湖无边无际,湖水与天相接,呈现出一片碧色,广阔浩荡的湖面上,世间万物的影像都仿佛漂浮其中。
湖的中央有一座洞庭山,那是上天造就的如同蓬莱仙岛般的模样。
到了秋天,芦苇在风中发出萧萧的声响,时不时还能听到渔夫悠扬的歌声。
当顺风的时候,似乎可以循着歌声去探寻,但在明亮的月光下,却又迷失了前行的方向。
有一位老者坐在小船上,他头发已经花白,神情却十分安然豁达。
他轻扣船舷,对周围的一切毫不在意,任凭小船随着波浪起伏,时隐时现。
他的心就像水中的石头一样,平静而坚定,哪里还会去在意世间的得失呢?
从古至今,像这样超凡脱俗的遗民,只有越国的相国范蠡。
当初,越王勾践被吴国囚禁在都城,君臣都担心会落得被做成肉酱的悲惨下场。
范蠡忍受耻辱,旁人都认为他愚蠢;他祈求生存,世人也觉得这是虚妄之举。
他身形瘦弱,却从万死之中逃脱出来,回到越国后便开始谋划奇计。
他指挥军队,让百姓们踊跃参战;发布命令,使将领们奋勇争先。
在一个深夜,越军突袭并覆灭了吴国的都城姑苏,直到这时,吴王夫差才开始悲叹哀伤。
范蠡安抚人心,宽限时日,转眼间就帮助越王成就了霸业。
江山归入了越国的会稽,范蠡功劳极高,无人能与之抗衡。
然而,荣华富贵和功名利禄往往会迅速招来灾祸与失败,很多忠臣最后不是被诛杀就是被流放。
范蠡功成身退,整个国家都在寻找他的踪迹,越王甚至让人铸造他的塑像。
几千年过去了,如今也只能在白色的丝绢画像上见到他的模样了。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