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少行

山东自古多才雄,辍耕陇上羞为农。 乡兵名在万选中,一日声价闻天聪。 十石弩力三石弓,殿前野战如飘风。 白锦战袍腰勒红,诏容走马出阊阖,都人仰看如飞鸿。 归来意气人谁及,道逢刺史犹长揖。 邯郸白日袖剑行,振武青楼乘醉入。 传闻留后收兰州,姓名御笔亲点抽。 府金百镒轻一掷,且向塞外随遨游。 自此锄犂变任侠,夜事椎埋昼驰猎。 有田无人耕,有子不养家,田间父老长咨嗟。

译文:

山东这个地方自古以来就有很多英雄豪杰,那些人哪怕曾在田陇间停止耕作,也会觉得务农是一件羞耻的事。 他们作为乡兵,在众多人里是被选拔出来的精英,很快声名远扬,连皇帝都听闻了他们的事迹。 他们力大无穷,能拉动十石的弩和三石的弓,在宫殿前进行实战演练时,动作迅猛如飘风一般。 他们身着白色锦缎制成的战袍,腰间束着红色的腰带,皇帝下诏允许他们骑马从宫门中疾驰而出,都城的百姓抬头仰望,觉得他们就像天空中飞翔的鸿雁一样潇洒。 他们回来后意气风发,无人能及,在路上遇到刺史这样的官员,也只是长揖一下而已。 他们白天带着剑在邯郸城中闲逛,趁着醉意闯入振武的青楼寻欢作乐。 听说留后要收复兰州,他们的姓名被皇帝亲自圈点抽调。官府赏赐的百镒黄金,他们随手就挥霍出去,然后奔赴塞外,尽情遨游。 从此之后,他们放下了锄头犁耙,走上了行侠仗义的道路,夜里干些杀人越货的勾当,白天则驰骋打猎。 家里有田却没人耕种,有儿子却不照顾家庭,田间的老人们只能长久地叹息。
关于作者
宋代冯山

宋普州安岳人,字允南。初名献能。时称鸿硕先生。嘉祐二年进士。熙宁末,为秘书丞、通判梓州。邓绾荐为台官,不就,退居二十年。后范祖禹荐于朝,官终祠部郎中。有《春秋通解》、《冯安岳集》。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