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新成都知府邓润甫温伯内翰道中见寄

画舸秋离峡,长江水啮堤。 郡楼高送别,客袂掺分睽。 前后声难继,升沉分不齐。 私心常有待,得意幸相携。 千里闻鸣凤,三年倦割鸡。 一哀纒性命,万事错端倪。 英俊联翩起,清华直上跻。 平生依笔砚,俛首失锄犂。 同嗜餐秋菊,忘言病夏畦。 精粗分玉石,去住即云泥。 近列多鸳鹭,谁人享𫘝𫘨。 徊翔趋凤阁,隐约驾鸡栖。 训诰资温润,衣冠出品题。 风流清宪府,威望肃朝闺。 戏彩江湖乐,观涛岁月稽。 还朝垂拱北,易帅华阳西。 旧德倾中外,欢谣浃庶黎。 忽闻旌棨近,顿解簿书迷。 一笑何胜喜,高谈为少低。 长篇追杜老,余论及曹谿。 把酒听新阕,寻山傍小蹊。 欹斜行叠嶂,空旷上危梯。 拾掇留樽俎,萧疏愧糗藜。 故人难会遇,壮士合悲啼。 物理纷无定,年华去可凄。 王师行解甲,盟府重盘圭。 剑外声文铎,关中息战鼙。 时清数相见,宁望胯金犀。

译文:

这首诗较长,下面逐句为你翻译: ### 首联到颔联:离别场景 - “画舸秋离峡,长江水啮堤” - 秋天,华美的船只离开峡谷,长江的水不断侵蚀着堤岸。 - “郡楼高送别,客袂掺分睽” - 在高高的郡楼上举行送别仪式,主客双方拉着手依依惜别。 ### 颈联到八句:感慨境遇 - “前后声难继,升沉分不齐” - 前人的声名难以继续企及,不同人的仕途升降各不相同。 - “私心常有待,得意幸相携” - 我心里一直有所期待,若你日后得志希望能提携我。 ### 九句到十二句:描述对方与自身 - “千里闻鸣凤,三年倦割鸡” - 听闻你在千里之外声名远扬,而我这三年却像杀鸡牛刀小用般难以施展抱负。 - “一哀纒性命,万事错端倪” - 一场哀伤几乎缠缚住我的性命,所有事情的发展都偏离了原本的方向。 ### 十三句到十六句:对方仕途与自身处境 - “英俊联翩起,清华直上跻” - 众多英俊才俊接连崛起,你更是一路青云直上。 - “平生依笔砚,俛首失锄犂” - 我一生只依靠笔砚为生,低头劳作却失去了耕种的能力(暗指脱离了原本的生活状态)。 ### 十七句到二十句:志趣与差异 - “同嗜餐秋菊,忘言病夏畦” - 我们同样喜爱餐食秋菊这种高洁之事,我也曾像夏日劳作生病的菜农一样默默忍受困苦而无言。 - “精粗分玉石,去住即云泥” - 我们之间的差距如同玉石和粗石的分别,你的离去与我的留下就像云与泥般天差地别。 ### 二十一句到二十四句:官场现状 - “近列多鸳鹭,谁人享𫘝𫘨” - 朝廷近臣多如鸳鸯、白鹭般聚集,可又有谁能像𫘝𫘨那样骏马奔腾般施展才华呢。 - “徊翔趋凤阁,隐约驾鸡栖” - 大家都在朝堂上徘徊周旋,有的人看似要进入重要的凤阁,却又仿佛困于鸡窝一般难以施展。 ### 二十五句到二十八句:赞美对方 - “训诰资温润,衣冠出品题” - 你撰写训诰文章气质温润,品评人物也很有见地。 - “风流清宪府,威望肃朝闺” - 你在御史台(清宪府)风度翩翩,威望让朝廷都为之肃然。 ### 二十九句到三十二句:对方经历 - “戏彩江湖乐,观涛岁月稽” - 你曾在江湖间享受生活乐趣,观赏江涛度过了不少岁月。 - “还朝垂拱北,易帅华阳西” - 如今你回到朝廷,又即将前往成都任职。 ### 三十一句到三十六句:对方影响 - “旧德倾中外,欢谣浃庶黎” - 你往日的品德让朝廷内外钦佩,百姓们都在欢快地传颂着你的事迹。 - “忽闻旌棨近,顿解簿书迷” - 忽然听闻你的旌旗仪仗即将到来,顿时让我从繁琐的公文事务中解脱出来。 ### 三十七句到四十句:相聚喜悦 - “一笑何胜喜,高谈为少低” - 与你相见的一笑,让我无比喜悦,和你畅快高谈,心情也变得轻松。 - “长篇追杜老,余论及曹谿” - 你作的长篇诗文可与杜甫媲美,谈论佛法也能涉及禅宗的精髓。 ### 四十一句到四十四句:相聚活动 - “把酒听新阕,寻山傍小蹊” - 我们手持酒杯聆听新的词曲,沿着山间小路去探寻山中美景。 - “欹斜行叠嶂,空旷上危梯” - 在倾斜的山峦间行走,攀登那空旷处的危险阶梯。 ### 四十五句到四十八句:相聚感慨 - “拾掇留樽俎,萧疏愧糗藜” - 采摘山间的东西来佐酒,可我的粗陋食物实在让我感到惭愧。 - “故人难会遇,壮士合悲啼” - 老朋友难以相聚,想到这些,我这样的壮士也不禁悲从中来。 ### 四十九句到五十二句:感慨世事与年华 - “物理纷无定,年华去可凄” - 世间万物的道理纷繁复杂难以确定,年华逝去实在让人感到凄凉。 - “王师行解甲,盟府重盘圭” - 朝廷的军队即将解甲归田,盟府也会重视礼仪之事(盘圭是古代的礼器)。 ### 五十三句到五十六句:时局与期待 - “剑外声文铎,关中息战鼙” - 剑门关外文化兴盛,关中地区也停止了战争。 - “时清数相见,宁望胯金犀” - 在这太平盛世我们可以多多相见,哪里还奢望能有富贵荣华呢。
关于作者
宋代冯山

宋普州安岳人,字允南。初名献能。时称鸿硕先生。嘉祐二年进士。熙宁末,为秘书丞、通判梓州。邓绾荐为台官,不就,退居二十年。后范祖禹荐于朝,官终祠部郎中。有《春秋通解》、《冯安岳集》。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