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笙,咸通十三年琢成。 琢成匠人十指秃,进奉明堂声妙曲。 当时应赐恩泽家,流传至煜煜好奢。 高堂日日听吹笙,不知国内非和平。 仁兵万众一旦至,国破苍黄笙堕地。 虽然讹缺未苦多,却落人间为宝器。 管长纤纤剥笋束,况值吴姬指如玉。 不见排星换掩时,自然天韵来相续。 昔时祸乱曲,今日太平歌。 兴亡不系白玉笙,但看君王政若何。
白玉笙
译文:
这是一支用白玉制成的笙,它是在咸通十三年雕琢而成的。当年雕琢这只笙的匠人,双手的手指都磨秃了,才把它制作完成。做好后,它被进献给了朝廷,在明堂之上吹奏出美妙的乐曲。
当时,这样的珍宝应该是赏赐给那些受到皇帝恩泽的家族。后来,它流传到了南唐后主李煜的手中,李煜这人喜好奢侈。他在那高大的厅堂里,每天都听着笙声,却丝毫不关心国内并不太平的局势。
等到仁义之师(这里指北宋军队)成千上万地杀来,国家在慌乱中灭亡,这只笙也掉落在了地上。虽然它有一些磨损和残缺,但也不算太严重,之后便流落到民间,成了一件珍贵的器物。
这笙的管子细长,就像被剥了皮的竹笋捆在一起。更何况当那手指如玉般的吴地美女吹奏它时,更是别有一番韵味。不用看到她吹奏时手指如星般排列、灵活变换的样子,那自然天成的美妙音韵便连绵不断地传来。
这只笙,昔日吹奏的是预示祸乱的曲子,如今却能吹奏太平之歌。国家的兴亡并不取决于这只白玉笙,关键还是要看君王的治理政策如何啊。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