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旌德虞令观妙庵

深溪彻寒鉴,苍山开翠屏。 结庵当此间,观妙题其扃。 借问观何妙,伊人养性灵。 岂为娱耳目,是将达神明。 滞有乃为病,趋无亦何营。 外感适变化,中虚藏窅冥。 夜深片月散,林鸟三四声。 寥寥太古风,吹我襟尝惺。 逍遥形骸外,浩荡天地情。 未能同子乐,聊用歌强名。

译文:

深深的溪流清澈得如同寒冷的镜子一般,能清晰映照万物,苍翠的山峦展开就像翠绿的屏风。 在这深溪与苍山之间建起一座庵堂,并且在门额上题写了“观妙”二字。 我忍不住询问,在这里观的是什么妙处呢?原来是庵里的人在修养自己的性情和心灵。 这可不是为了让耳朵听着舒服、眼睛看着愉悦,而是要达到与神明相通的境界。 一味执着于现实的存在是一种弊病,一味追求虚无又有什么意义呢。 对外能顺应外界的变化,内心虚空能容纳深远幽微的道理。 夜深了,一片月光洒下,树林里传来三四声鸟叫。 那古朴悠远的太古之风轻轻吹拂,让我的衣襟飘动,头脑也格外清醒。 仿佛能超脱于身体之外自在逍遥,拥有与天地一样浩荡广阔的情怀。 可惜我不能和您一同享受这份快乐,只能勉强作这首诗来表达我的感受。
关于作者
宋代郭祥正

郭祥正(1035~1113)北宋诗人。字功父,一作功甫,自号谢公山人、醉引居士、净空居士、漳南浪士等。当涂(今属安徽)人。皇祐五年进士,历官秘书阁校理、太子中舍、汀州通判、朝请大夫等,虽仕于朝,不营一金,所到之处,多有政声。一生写诗1400余首,著有《青山集》30卷。他的诗风纵横奔放,酷似李白。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