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蔡持正长官观齐景蒨虞部家藏远祖成公监修国史诰

禀禀齐成业,得之权公碑。 逢时初多难,退密安庭闱。 深怀经纶策,起佐虎罴师。 省郎拜侍御,出赈关中饥。 俄登谏诤列,忤旨领一麾。 徐迁河南府,法令严张施。 宿奸即诛殄,和气回霜威。 德宗治勤劳,器公达精微。 付之元化柄,庶绩几纯熙。 兼职在国史,直笔信不疑。 皇皇君臣际,忠孝世所推。 宜其源流长,千载尚弗遗。 于今见远孙,大雅敦形仪。 银章佩县印,白玉涵山辉。 丈人与先翁,登科实同时。 相逢进余烈,语讫及祖基。 家传唐相诰,绨袭常亲携。 焚香俾一读,令我增叹嘻。 玺文俨如新,是亦权公词。 顾郑崔许辈,其名各亲题。 邈然想高风,拂拂云雾披。 芬芳一何远,阴德未少隳。 几经兵火余,定有神物持。 不落他人家,后嗣贤可知。 请令妙绝手,模将刻瑶琪。 传之固无穷,永作来孙规。

译文:

### 译文 齐成公有着令人敬畏的功业,他的事迹从权德舆所撰写的碑文中得以知晓。他生逢乱世,刚开始时国家多难,便退隐在家中安静度日。但他心中一直怀揣着经天纬地的策略,后来出山辅佐勇猛的军队。 他先是担任省郎,后被拜为侍御,曾被派往关中地区赈济饥荒。不久后进入谏官的行列,因为直言忤逆了皇帝的旨意,被贬到地方任职。后来慢慢升迁到河南府任职,在那里严格地施行法令。当地长期作恶的奸人被诛杀消灭,他的德政让严寒的霜威都化为了祥和的气息。 唐德宗处理政务勤勉辛劳,器重齐成公,认为他能通达细微精妙之处。于是把治理国家的大权交给他,各项事业几乎都变得光明兴盛。他还兼职负责撰写国史,秉笔直书,毫不含糊。 这君臣之间的融洽关系是如此令人瞩目,他的忠孝品德为世人所推崇。他的家族渊源流长也就不足为奇了,历经千年也没有被遗忘。 如今见到了他的远孙,这位远孙气质高雅,注重自身的仪态。他佩戴着银质的印章,掌管着一县事务,就像山中的白玉散发着光辉。 蔡持正长官的父亲和我的先父,当年是同一年科举登第。我们相逢后谈论起先辈的功业,说着说着就谈到了家族的根基。他说家中收藏着唐朝皇帝任命他先祖为宰相的诰命文书,一直用丝帛包裹着,时常带在身边。 他焚香后让我阅读这份诰命,这让我不禁连连感叹。诰命上的玺印文字还清晰如新,诰文也是权德舆所撰写。诰文中顾、郑、崔、许等人的名字都清晰地亲笔题写着。 我仿佛能远远地想象到齐成公的高尚风范,就像云雾被轻轻拂开一样。他的品德芬芳流传得多么久远啊,他积累的阴德从未有过丝毫损毁。这份诰命历经了多次兵火的劫难,一定是有神灵在护持着它。 它没有落入他人之手,从这里就可以知道他的后代子孙贤良。请让技艺高超的人把这份诰命文书临摹下来,刻在美玉之上。这样就能永远流传下去,作为后世子孙的楷模和准则。
关于作者
宋代郭祥正

郭祥正(1035~1113)北宋诗人。字功父,一作功甫,自号谢公山人、醉引居士、净空居士、漳南浪士等。当涂(今属安徽)人。皇祐五年进士,历官秘书阁校理、太子中舍、汀州通判、朝请大夫等,虽仕于朝,不营一金,所到之处,多有政声。一生写诗1400余首,著有《青山集》30卷。他的诗风纵横奔放,酷似李白。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