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颖叔见寄

铿铿南华经,语意妙复妙。 高能出苍旻,卑不厌藜藋。 阴静偶暂处,影迹两莫吊。 息踵真人徒,息喉愚者绍。 方同造物言,万变领枢要。 既能无怛化,勿凿混沌窍。 百家拾其余,所得及遗溺。 至音听以气,世或昧此调。 不见杏坛讲,犹为渔父诮。 君看泰山顶,半夜日先照。 惟逢蒋颖叔,沉默造玄窔。 落笔逾万言,严密若诰诏。 嗟予久聋瘖,此道雅未剽。 一昨闻君谈,神悟百骸疗。 人忘道术游,鱼忘江海跳。 昭亭果见期,为子发长啸。

译文:

《酬颖叔见寄》翻译如下: 《南华经》(《庄子》)的言辞铿锵有力,它的语意精妙到了极点。其境界高可以直抵苍穹,低也不嫌弃那卑微的野草。 在阴静的环境中偶然短暂停留,形影都仿佛无人凭吊,有一种孤寂之感。能够像庄子所说“息踵”的人,那是真正得道之人的门徒;而只知“息喉”(只追求口舌之利)的,不过是愚笨之人的延续。 真正的智者能够与自然造化对话,掌握万物变化的关键。既然能够不畏惧生死变化,就不要去凿开那混沌的窍孔(寓意不要破坏事物的本真)。 百家学说不过是拾取了《南华经》的剩余,所得到的东西就像别人遗留的尿液一样微不足道。真正的至美之音要用气去聆听,世上很多人却不明白这种境界。 就像孔子在杏坛讲学,还被渔父讥讽。你看那泰山的山顶,半夜时分太阳就先照耀到了。 只有遇到蒋颖叔你,能够沉默地深入到那玄妙的境界。你落笔能写出万言文章,内容严密得就像朝廷的诰诏一样。 可叹我长久以来像个聋子和哑巴,对这大道一直未曾领会。前几天听了你一番谈论,我神思领悟,浑身的毛病都好像被治愈了。 人若忘记了对道术的刻意追求而自在遨游,就如同鱼忘记了在江海中跳跃一样自然。如果真能在昭亭山如期相见,我会为你发出畅快的长啸。
关于作者
宋代郭祥正

郭祥正(1035~1113)北宋诗人。字功父,一作功甫,自号谢公山人、醉引居士、净空居士、漳南浪士等。当涂(今属安徽)人。皇祐五年进士,历官秘书阁校理、太子中舍、汀州通判、朝请大夫等,虽仕于朝,不营一金,所到之处,多有政声。一生写诗1400余首,著有《青山集》30卷。他的诗风纵横奔放,酷似李白。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