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敬亭山作

忽忆敬亭山,翠碧千万寻。 白云拂地弄晴影,黄猿啸晚清人心。 桃花流水三月深,柳絮披烟辞故林。 重楼复殿据山脚,像塑制度祠非淫。 晋时谢守曾赛雨,至今石上镌遗吟。 五言雅重参二典,琅琅一诵铿璆琳。 绿潭无底白玉沈,千载何人知此音。 李白骑鲸出沧海,回鞭曾宿岧嶤岑。 却泛虚舟弄溪月,紫霞之杯倾不歇。 醉来更约崔宗之,秋水玄谈清兴发。 数公逸驾何当还,怅望英风不可攀。 信道相看两不厌,古来只有敬亭山。

译文:

忽然间我想起了敬亭山,它翠绿的身姿高耸入云,足有千万寻。 洁白的云朵贴着地面,在晴朗的日光下摆弄着自己的影子,黄色的猿猴在傍晚时发出声声长啸,撩拨着人们的心弦。 阳春三月,桃花在溪边盛开,溪水潺潺流淌,柳絮如烟似雾,告别了曾经生长的树林。 重重楼阁和宫殿坐落在山脚下,里面的佛像塑造精致,祭祀活动也合乎规范,并非滥行的祭祀。 东晋时期,谢朓太守曾在这里举行求雨的仪式,直到现在石头上还刻着他遗留下来的诗篇。 他的五言诗高雅庄重,可与《尚书》《诗经》相媲美,诵读起来,那声音如同美玉相击般清脆悦耳。 碧绿的深潭深不见底,仿佛有白玉沉在其中,可千百年来,又有谁能真正理解这其中的深意呢? 当年李白如骑鲸般从沧海而来,挥鞭停留在这高峻的敬亭山上。 他又乘坐着轻舟,在溪水中嬉戏赏月,手中的紫霞杯里美酒不断倾饮。 喝醉之后,他还邀约崔宗之,在秋水中清谈玄理,兴致盎然。 这几位超凡脱俗的人物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呢?我惆怅地遥望,他们的风采英名实在难以企及。 我相信,能够与人相互看而不厌的,从古至今大概只有这敬亭山了。
关于作者
宋代郭祥正

郭祥正(1035~1113)北宋诗人。字功父,一作功甫,自号谢公山人、醉引居士、净空居士、漳南浪士等。当涂(今属安徽)人。皇祐五年进士,历官秘书阁校理、太子中舍、汀州通判、朝请大夫等,虽仕于朝,不营一金,所到之处,多有政声。一生写诗1400余首,著有《青山集》30卷。他的诗风纵横奔放,酷似李白。

纳兰青云